东西问 | 短评:冰墩墩为何成为世界喜爱北京冬奥的“共同语言”?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电 题:冰墩墩为何成为世界喜爱北京冬奥的“共同语言”?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自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起,吉祥物成为历届冬奥会“标配”:既是塑造氛围不可或缺的“看点”,又是展示主办理念和主办方历史文化的“名片”。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象征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既契合主题,又敦厚可爱,可称“佳作天成”。不过,冰墩墩火速“出圈”还是让人颇觉“惊喜”,甚至连设计者也表示“始料未及”。
线上售罄,线下排队,“一墩难求”,网友“呼吁”一定要满足“一户一墩”的“墩需”;摩纳哥亲王希望带两个“冰墩墩”回家,送给自己的双胞胎孩子;日本记者面对镜头大“炫”冰墩墩纪念品“拥有量”;冰墩墩的英文译名“Bing Dwen Dwen”词条登上了推特奥运热搜榜单。
冰墩墩成为中外关于本届北京冬奥会的共同语言,至少源于三个关键词。
一是“中”。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海外认识中国的重要“符号”。不必说,冰墩墩受到喜爱首先得益于其憨态可爱的熊猫造型。但更应看到,这也是海外希望了解中国、走近中国、对话中国的情感投射。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引下,中国正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定、自信、负责任的大国,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在新冠疫情挑战下,中国如期献上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促进世界和谐与团结。
拨开疫情带来的愁云惨雾,各国选手尽情绽放风采,观众纵意分享欢乐,有意无意间将情感灌注和渗透给了冰墩墩。无论爱不释手,还是“墩言墩语”,洋溢的都是对北京冬奥的情感认同。
二是“综”。冰墩墩内涵“丰富”,综合承载了各种寓意,“由内而外”无一处闲笔,为中外了解本届北京冬奥提供了全息样本。
冰墩墩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
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三是“通”。无论作为符号的“熊猫”,还是各类“寓意”,都需落到设计的“美学语言”上,否则只是尚未雕琢的素材与空无着落的概念。冰墩墩红出国界正是得益于美学语言的东西互通。
“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冰墩墩”穿上冰壳,脸上有冰丝带,大家都觉得很好看,其实形式美感背后有基本规律,其中重要的规律就是“对比统一”。
这种对比统一还体现在:冰壳的坚硬与毛绒熊猫的柔软、透明与不透明、黑与白、冰丝带五环颜色的色彩对比……
中国传统阴阳美学思想讲究“寓和谐于对立”,“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一切事物包含阴阳两个方面,符合阴阳和谐,才会具有神韵之美。西方美学同样认为,美就是和谐,而和谐则是按照一定比例由杂多而致统一,例如音乐的美就在于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音调组成和谐旋律。
曹雪说,设计的终极内核是哲学,不管东方西方,哲学是相通的,它能够穿透一切。这既是见道之语,也是冰墩墩融通中外的秘密。(完)
- 专题:北京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