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陈辉: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
(东西问)陈辉: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题:陈辉: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
中新社记者 陈瑜波
中国画重写意,西画重写实;中国画重神韵,西画重形似;中国画含蓄、内敛、中和,西画开放、强烈、直接……一直以来,中国画能不能借鉴西画、如何“洋为中用”成为美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究竟有何本质区别?背后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哲学?中国画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守自己的“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辉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中新社记者:中国画有哪些独特性?与西方绘画有何本质区别?
陈辉:中国画在世界艺术史上较为独特。从哲学上来说,任何文化形态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中国画受道家、儒家思想等的影响。道家强调“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主张以自然为师、到自然中去体会灵感。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习惯通过卧居、游历,感受四季朝暮,来表现“胸中丘壑”,画的是感受和印象,而非西画中的物理性、客观性的风景。
儒家思想强调一个人的修为、思想厚度及生命阅历决定了“画品”,“画如其人”,即画的格调与意境。这些因素导致我们在认识论上与西方不同,中国画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表达,先强调内心的修为和感受,通过观察自然形成一种意识,再去表现物像。
而西画受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等理论影响,更强调物像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注重黄金分割等比例结构,追求理性的美感。
从具体表现手法上来说,中国画与西画有五点不同。
一是透视,中国画的透视是二维的、平移式的,西方讲究焦点透视、近大远??;
二是色彩,西画的色彩追求真实客观,中国画的色彩是主观的,是一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高于生活的悟性,再去营造画面;
三是造型,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西画以面造型为主,如通过冷暖色块形成交界线;
四是空间,西画把物像表现得较为立体,例如画人物会科学地分析受光面、高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中国画相对是平面的,在二维空间里的表现方式更自由;
五是材料,西方的油画是画在油画布上的,油彩可以覆盖、修改与添加,中国画主要在宣纸上用笔墨表现,是一种“减法”,一笔定成败。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画中国画还是很有难度的。
中新社记者:您曾用水墨表现威尼斯水城、罗马老街、瑞士小镇等,中国水墨画能为这些西方建筑或风景赋予怎样的神韵?
陈辉:水墨这种绘画语言有很多优势。它是黑白的,自带历史的沧桑感与厚重感,很好地契合了这些西方古建筑的特质;它是多变的,在表现罗马柱的断垣残壁时,可以用一种较悲怆的笔触,而在绘制威尼斯水城时,中国水墨画中水特有的流动性、意韵性及墨分五色的变化,能赋予威尼斯水城一种中国江南小桥流水的感觉,像一首抒情诗。
另外,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手法相对西方油画而言较为灵活。油画讲究真实再现,而水墨画则可以“移花接木”,将几个不同空间的画面调配在一起,任意组合,能呈现一种历史的穿越。
中新社记者:您曾借鉴西画中的比例、构成等视觉要素,创新了中国当代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您认为中国画与西画该如何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中国画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守自己的“魂”?
陈辉:中国画相较于西画的高妙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感悟之下的提炼。我们常说,“画得像不难,画得神韵兼备才难”,正如齐白石所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中国画讲究以道观象,“道”指个人的修为、积累与境界,不同阅历的人画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样。
所以,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不能丢,这是它的命脉。在坚守这个命脉的基础上,我认为西画可供中国画借鉴的有两点。首先是视觉冲击力,2003年我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了关于明清时期的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一个对比展,中国画需要很近距离地观赏,而西方油画在二三十米开外便能抓人眼球,从那时起,我便琢磨,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成为中国画改良的一个方面。当然,这与两者的渊源有关。古代的中国画?;谑志罨蛏让?,本就是供文人墨客互相品鉴、感受心境之用,而西画常见于殿堂,且油画本就是一种很强烈的语言,所以中国画在公共空间陈列时是处于弱势的。
其次是光影,中国画很少表现光影,但其实光线的加入可让画面产生空灵感、空间感与神秘感。我尝试在中国画中加入光影,其实是受荷兰画家伦勃朗启发,他很善于中心用光,两边慢慢减弱。这也很像舞台剧,主要演员一出来,肯定有追光,其他人慢慢弱化,这样能让画面有主次关系,有层次,有节奏。
中新社记者:您是继庞薰琹、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等人后中国学院派第四代提倡中西融合的中国画画家,“中西融合”在中国美术界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陈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界基本属于“徐蒋体系”(徐悲鸿和蒋兆和),主张现实主义,所以庞薰琹关于中西融合的主张在当时没有被广泛地采纳,属于“另一条路”。他希望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与西方的现代艺术结合。但当时西方的艺术比较受排斥,直到“85思潮”(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后,西方的艺术才慢慢进来。
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等人一直都秉承着庞薰琹的艺术思想体系下的创作方式,包括吴冠中提出的“油画的民族化,中国画的现代化”及“风筝不断线”理论(艺术家和人民不能断线,传统和现代不能断线,东方和西方不能断线,写生和创作不能断线),也是我们如今融合创作的重要支撑。
所幸他们当初没有放弃、没有自我怀疑,今天看来,中西融合这条路是非常成功的。未来中西交流一定更加广泛,画水墨画的西方艺术家也越来越多,中国如果能多出一些像吴冠中这样的大家,中国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一定会越来越大。
中新社记者:您曾说,“中国当代水墨画应该具有世界性的语言?!闭饩浠叭绾卫斫??
陈辉:中国当代水墨画应具有世界性的语言,首先要有中国文化的内涵。艺术家所画的东西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艺术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只有具备本土情结,画出的东西才会刻骨铭心。同时,中国画这种以意韵来表达的方式要保留,这是它走向世界的优势。在世界艺术的大花园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要保持其独特性。
其次,绘画像音乐、舞蹈一样,是一种世界语言,不需要翻译便能打动观众。无论是如诗歌般的赏心悦目的美,还是反映苦难的震撼心灵的美,一个艺术家的性格与经历铸就了其独一无二的风格,坚持自己的本色就好。
再次,作品一定要有当代性。作品要承载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及共同关注的问题,如社会问题、环境问题、都市生活,还有中国的小康生活及农民生活状态的改变等,都可以用中国画的特殊语境去表现。(完)
受访者简介: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代表作品有《中国文化》《皖南迷境异幻时》《什刹海印象》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相关单位收藏。个人艺术履历、作品及学术观点入编国家重点文献《中国现代美术史》。出版多本学术专著及个人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