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看护国有资产
文.水皮
理论上讲,谁来看护国有资产是一个废题。谁?除了国家,还能有谁?但是,如果你知道由谁代表国家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主体都存在争议时,你就不会有太多的困惑了,而在现实中,国有资产的成份又是那么的复杂,既有中央国有,又有地方国营,掺乎在一起就更分不清。
举郑百文的例子来说,郑百文一年之中亏损的20个亿,大部分来自建设银行的垫款,现在这笔帐面损失被转到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表面上看信达代表中央政府拥有20亿的债权,但是谁都知道,郑百文的有效资产不足6个亿,信达即使能全部收回,差额也在15亿以上,这是放在哪里都算个数的巨款,但是怎么花掉的,竟然成了笔糊涂帐,如果没有新华社的仗义执言揭穿假典型的黑幕,如果没有中央领导严查到底的批示,如果不是郑百文最大的股东郑州市政府实在拿不出6个亿的可变现良性资产注入郑百文,郑百文完全可能像其他ST、PT的垃圾股一样再造一个“重组成功”的公司,又有哪一个告诉过你,几千万、上亿的亏损进了谁的腰包?变了谁的富宅香车?
有的人认为,在现行体制下出现的中国股份公司,特别是不少上市公司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怪胎。首先,中国的上市公司不代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绝大多数的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与传统的国有企业相比,换汤不换药,有时根本就是母子公司不分,上市公司成为母公司的“提款机”;其次,上市公司不代表绩优股,中国股市也起不到国民经济风向标的引导作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是公认的,但是上市公司的亏损面却逐年扩大,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平均水平不升反降;再者,上市公司不代表公众公司,小股东的知情权基本被剥夺,信息披露成了一句空话,而包装上市,虚假陈述,伪造业绩已经成了通病,而郑百文不过是“不幸”被抓了典型而已。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上市公司却既代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更因为有政府的审批上市而拥有绩优的假象,所以欺骗性更大,一旦失控,造成的损失也就更大。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反映中国股市健康的一面,不过触及的也算是要害。那么,该由谁来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负责?特别是当巨额亏损发生的时候?董事会,还是监事会?当董事长就是总经理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或定式的时候,董事们怎么会董事,当监事们还在总经理手下讨活的时候,监事们又怎么敢监事?说上市公司是政治怪胎的另一个理由就是此类公司往往是官商勾结的产物,地方政府官员腐败的温床,事实上很多的上市公司是被经理层们作为内部人控制着,他们的道德良心直接决定着首先是国有资产的命运,其次才是小股民的利益。
这是一个很悲哀,也很苍凉的结论。中央领导再圣明,新华社再正义,他们又能有几个人整天替我们看护着这几万亿的国有资产?!
摘自《中华工商时报》200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