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对于布兰妮来说,已经变成日日更新的丑闻。在这点上,帕里斯·希尔顿、林赛·洛韩、妮可·里奇都有跟她一拼高下的势头。每个人都不断有丑态百出的新闻见诸报端,而人们一边摇头咂嘴大加批判,一边又忙不迭地翻开报纸看个不亦乐乎———一个贩卖和消费明星丑闻的交易又一次实现了,一方面,“坏女孩”明星们凭借什么都不干、仅仅是肆意妄为就长期占据了报纸版面、保持了居高不下的“人气”;另一方面,读者则带着几分道德高蹈的优越感从容地享受了窥探名人隐私的乐趣。
作为制造这些丑闻的“坏女孩”偶像们,一旦发现了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事业的一部分,仿佛找到了通往名利的捷径。那些疯狂举动,已经很难分清楚多少属于她们自己刻意为之,多少是被媒体挖掘的结果。毕竟唱歌、演戏这些她们赖以成名的方式如今看起来那么辛苦且不可预知,评论界如此难以揣测,不如转向她们可以操控的狗仔队,每个少女都贪玩,而玩下去可以成为事业的一部分,何乐而不为。
作为消费这些丑闻的娱乐业受众来说,看明星的私生活早就是大众娱乐。从个人奋斗的励志传奇,到二人世界的分分合合,再到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所有在甜美光环笼罩下的那些所谓对家庭、奋斗、爱情的憧憬,其实都是这个时代偷窥欲以及暴露欲的折射�?铀艘�,暴露自己隐私,对于每个现代人来说都变成了一个必然的需求。明星作为整个时代物欲和精神特征的最物化符号,必然会极端地展示出这种供求关系。
很多人同意把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精神特征归结为“自恋”。关注自我,要求别人从更多的人中辨识出“自我”并且迷恋“自我”,已经成了大众的普遍需求。隐私博客、私密性体验的曝光、真人秀的红火,无一不是这种自恋发展到登峰造极的产物。而消费明星,早就不单单是消费他们的影视、音乐作品,像嘉宝那样自绝于外界的明星现在不会有,也不可能有。明星们一旦成为明星,就已经自觉地开始将私生活转变成为整个娱乐产业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天天在她家门口蹲点的狗仔队,你看凯特·莫斯每次出门是否还这么艳光四射、看似随意的打扮却总能引领潮流?
但是,作为娱乐产业的一部分,娱乐明星要保证他们在整个工业中的持久位置,终究还是要靠娱乐产品,私人生活只是附属。这显然是一项技巧,�;悼梢跃篮子弥跄�,促销唱片电影;倘若玩过了火就变成了神憎鬼厌,连带主业也被荒废。如果当私人生活开始成为他们的主要产品,个人生活就只能以更加荒诞更加堕落来吸引关注,而这种变本加厉的直接结果将是对整个社会道德底线的挑战。
□麒麒(北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