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针对台湾最大的社会矛盾之一的统“独”的矛盾,两岸、港澳及海外侨界的与会代表日前在绍兴第九届中华民族腾飞研讨会上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他们认为,事实证明:两岸关系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积极因素增多
两岸关系负面因素形成有其原因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演讲时表示,由于中日战争清朝失败以及日据统治等因素影响,再加上30多年国民党的“反共教育”和李登辉、陈水扁10多年“台独”思想的渗透;以及大陆几十年来的发展也走过曲折的道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台湾同胞中相当一部分,目前对大陆的政治社会制度存有疑惑或不了解,对“一国两制”不能接受或保持距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唐树备是在回顾了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后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说,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大陆方面要解放台湾和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台湾当局想依靠美国帮助“反共复国”。1979年以后,大陆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台当局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来对抗。但在这个阶段,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双方的分歧在于:由谁来领导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随着蒋氏父子离开人世,这个阶段到1988年结束。
随后,李登辉上台开始摆脱“一个中国”思想,意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这可以看成是第二阶段的开始。他和随后上台的陈水扁,把两岸定位为“两国”和“一边一国”,在国际上疯狂地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在岛内逐步推行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历史上“去中国化”,否定“九二共识”,鼓吹“公投”、“正名”、“制宪”、“第二共和”……岛内相当一部分早期移民的后代也就是所谓的“本省人”,因为受过蒋氏政权的歧视对待,又受到“台独”势力的挑拨煽动,多数生活在中南部基层,对大陆不了解,所以,成为“台独”分裂势力的支持者。
两岸交流已成大势
唐树备也乐观表示,李扁近20年的“台独”努力没能阻挡两岸交流的大势,两岸经济正逐步走向“整合”。
截至2006年9月,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7万余项,合同台资金额947.3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432亿美元。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达5746.55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3809.79亿美元,两岸贸易发展成为支撑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
两岸经济合作已经推动了台湾的产业升级,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大陆重获竞争力,扩大了利润。同时,台商也为大陆带来资金、技术、企业管理经验。
台湾前途的正确选择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在研讨会上说,两岸关系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海外华侨华人成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桥梁,国际社会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与会台湾代表丘卫邦先生说,两岸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之必然,但两岸政治制度还有很大差距,不宜为了统一而急于统一,这是一个伟大精密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
美国华夏政略研究会会长王中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统一才能把两岸的优势发挥出来,只有统一中华民族才能够在世界上占据一个有力的地位。台湾主张两岸融合统一的力量也就是统派,虽然这些年受到压制,在岛内声音传不出来,但是他们的力量仍在。
上海台湾研究中心杨健将岛内统派分为3股力量。第一股是传统的民族主义的力量,认为两岸同根同源,无论如何都是要统一的。
第二股力量就是功利性的力量,认为统一有好处,认识到台湾要进入世界必须通过大陆这个平台,他们要赚钱也只能通过大陆。这股力量仍在发展壮大中。
第三股力量就是任务性的力量,认为台湾的命运和中国是息息相关的,孙中山所倡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管是出力还是出钱,台湾人都是参加的,而现在大陆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和平崛起,台湾怎能缺席呢?他们认为台湾应该为大陆的发展做出贡献,前提便是推动两岸实现统一。
唐树备在研讨会上表示,逐步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迈进的中国,“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将使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在台湾前途问题上,做出既有利于台湾,也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正确选择。(陈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