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4日电 传说中,台北“故宫博物院”后有三大宝库,藏着65万件宝物,台湾《商业周刊》记者深入其中的两处宝库,目击它们的神秘样貌。
如下是《商业周刊》披露的台北故宫宝库内幕:
每个人都曾经到过外双溪的“故宫”,拾阶而上拜访中华文化五千多年宝物。逛了一整天,脚好酸,又眼花撩乱,却还是逛不完。但即使你快速逛完了,这也只是冰山的一角罢了。你眼目所见的,不及“故宫”宝物总数的一半。数万件宝物,其中还包括未曾见过一天天日的宝藏,就藏在“故宫”后山以及另外两个宝物秘境中。
秘境,一直有各种传说,外人却从无机会目睹。直到今年,“故宫”首度与国际媒体合作,允许“国家地理频道”独家深入拍摄“透视内幕”系列纪录片。现在,它组成一支国际团队,要一窥“故宫”库房的究竟,而《商业周刊》则被选为继1986年以来,台湾第一个深入宝藏的新闻媒体。
经过空中走廊
天然隐身屏蔽,与外界隔绝
山洞入口究竟在哪里?没有人带领,你绝对找不到,因为秘密入口,就隐藏在“故宫“一楼大厅某扇不起眼的员工专用门背后,唯有刷特殊卡片,才能敲开藏宝之路的第一扇门。
推开大门,蓝色封条应声撕毁,变色反白。
玻璃门的那头,一条宽三米六、长二十六米的空中走廊,如一把匕首直直插入山壁。粉刷的白墙、磨石子地板、仿古代宫殿游廊样式的廊桥,记忆中那个老“故宫”的样貌和气味彷佛又跑出来。
走进后山器物宝库秘洞
布满天罗地网的高科技防盗措施
走过这一条时光隧道,走廊的尽头,赫然见到两只石狮子镇守着一扇高达三米的大红宫门。只是,传统的宫门上多了钥匙孔和一个古铜色的金库转盘。我们来到第三道关卡了!这里才是真正山洞库房的入口。
知晓金库密码的人,整个“故宫”不超过十个。要解开密码,必须要旋转几圈、朝哪个方向、顺序为何,每个手势都要教授与练习,我们在现场不能看,更不能拍摄。而拥有密码的人和拥有钥匙的人,又是分开的,解开密码之后,另一名研究员使劲撕开封住钥匙孔的蓝色封条,从口袋里拣出一大串钥匙的其中一把插入,无声的扭开门锁。
红门打开的那一剎那,我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彷佛漏跳了一拍。
要开红门,“故宫”人员至少三人同行,即使贵为院长都没有钥匙,也无法单独擅入,钥匙平时锁在行政大楼地下的器物处办公室,由科长保管,凡进出山洞,都必须向科长报备批准,并先行知会安全室�!耙欢ㄒ饺艘陨吓阃�,绝不可能单独入内�!薄肮使痹撼ち致鏊�。
新式数字化监视器,更早在程序里设定了好几道隐形防护线,而每道门背后的电子吸力锁,更非得要一千二百磅(约合五百四十四公斤)的力道,才能推开。
有了这样的天罗地网,谁知大红宫门打开,我居然看到还有两道门!
一扇是猪肝色的铁门,那是1965年开挖的旧山洞大门;右手边亮晃晃的银色钢门,则是六○年代开挖的新山洞。研究员再度用卡片和钥匙开启了旧山洞十五公分厚的大门,又用另一把钥匙打开银色的铁栅门,终于,一条漫长又冷清的隧道出现了,弧形的隧道让人看不见路的尽头。
历代帝王的宝藏!近两万件的宋、明、清三代皇帝的瓷、玉器等收藏,半个世纪前还躺在北京紫禁城里,历经22年的战乱,一万公里的颠沛流离,如今,都安静的沉睡在一千零二十八个黑色大铁箱里,置于山壁两侧。走在中间的过道,如此安静,脚步声听得特别清楚,众人不由得放轻脚步,深怕惊醒什么。
山洞里,两万件帝王宝藏,面世的不到一半。
来到书画宝库
一百八十九个木柜,住着一万多件“国宝”
离开山洞,我们又进入另一处书画宝库�!肮使钡谋ξ锟夥抗踩�,以后山器物库房、书画库房最经典,而图书文献库房藏量最丰。在行政大楼地下室书画库房里藏着的,正是“清明上河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怀素“自叙帖”、以及乾隆皇帝最爱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等稀世之珍。
地下有两个相似的房间,一百七十六坪的房间里,立着一百八十九个樟木柜,每个柜子皆设门牌号码,总共住着一万多件“国宝”。每一件都包着无酸蓝布套,有的还躺在檀木盒子、桐木盒子里。书画怕光,因此这里长久浸在黑暗里。又因为书画怕湿,我们全都得戴上口罩,避免呵出的口沫湿气损及古物。
历经世代的历史文物
远渡重洋、逃离战火,在“故宫”沉睡
书画库房的角落,还有一只满是风霜的破烂木箱,镶边的铁条已经锈蚀,像一件经历长途旅行的行李箱,上面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褪色封条和粉笔字,“北平故宫封条”“院121、沪756”“洞333”。这正是曾经走过一万公里路的旅程,在日军轰炸与内战的战火中逃难,然后渡海来到台湾的第一代宝物木箱。当年,有三千个这样的木箱,搭上军舰来到台湾,如今只剩这个宝箱存证,箱底躺着当年用来防撞的泛黄棉花与谷壳。
几个小时后,采访队伍退出,大门关上,宝库再度陷入永恒的黑暗与寂静,只留一小盏灯光,维持监视器能见度。当门阖上那一刻,我彷佛听见历史的某一页被阖上了。走到新落成的故宫中庭,阳光灿烂射下,彷佛已是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