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八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四川省成都市合江亭边,一位小女孩在这里追思遇难同胞,并为重建家园的人们祝福。当日,还有很多市民在这里放河灯,共同祈福。 中新社发 慎重 摄
|
六月八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四川省成都市合江亭边,一位小女孩在这里追思遇难同胞,并为重建家园的人们祝福。当日,还有很多市民在这里放河灯,共同祈福。 中新社发 慎重 摄
|
中新社成都六月九日电 题:端午寄相思 鲜花寓雄起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昨天,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地震灾区,灾民的饭碗里,粽子、咸鸭蛋已经现身;帐篷、活动板房门前,艾蒿、菖蒲早已高高挂起。
在四川成都,通往天堂的路上,孔明灯已经点起;幽暗的水面上,“连花灯”正顺流而下。
今年的端午节,跟以往相比,灾民已经失去了很多,甚至已孑然一身、一无所有。举家齐喝雄黄酒、亲朋好友赛龙舟,对许多人来说,将成为历史。
眼含泪水的人们,希望灾难早日结束。失去孩子的父亲,饭碗里的粽子已变得索然无味,辟邪用的艾蒿、菖蒲已失去意义。但外界还是希望尽快化解他们的痛苦。
早在六日,在成都一个叫锦里的地方,为灾民的端午节祈福就已开始。端午节传统需要“爱(艾蒿)叶”延续、“艾叶”飘香避祸祛灾,诸如此类的标语贴满了两旁的砖墙。
八日晚间,成都合江亭人头攒动。大街两旁,孔明灯慢慢升入空中,渐升渐远。
河岸,人们排着长队,将莲花状的河灯,慢慢放入河中。这些河灯发着红光,随波漂流,一盏一盏地在水中散开,最终形成了一条红色长龙。
一位刚刚放了两盏河灯的老先生说,今年为家人祈福的同时,也为灾区人们祈福。
河边,还有更多的人在孔明灯上,写下了自己的祈福祝愿。
在中国,诸葛孔明是智慧的化身,艾蒿菖蒲则是避邪之物。
四川都江堰,一个叫幸福家园的灾民安置点。清淡的艾蒿、菖蒲味道里,记者还隐约闻到了一股花香。
这里住着一个叫做余志平的灾民。在他“家”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束正在盛开的栀子花。绿叶之上,白色小花更显素雅。
在这个灾民安置点,往往是一家三口挤在同一间活动板房里。两张床并排在一起,再放上一张桌子,板房里已经没有多少剩余的活动空间。
地震过后,许多人已家当全无,即便身上穿的体恤,也是别人赠送的。但“家”里摆放着栀子花的,还不止余志平一人。
二战后的德国,亦是满目创痍。但在好多德国人的家里,依旧摆放着鲜花。十年后,这个国家再度从废墟上站立起来,重新成为强国。
但愿明年此时,四川灾区亦能“雄起”。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