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巩固和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是我国外交工作的基石。今年在中国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中非合作论坛三个峰会,浓墨重彩,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带进了求合作、谋发展,加强信任、深化友谊,共建和谐世界的新时代。
黄培昭(本报驻埃及记者):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年来最为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政府于1月首次就对非关系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先后对非洲10国进行访问;11月成功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非贸易额今年有望突破500亿美元。
李锋(本报驻南非记者):今年是中国没有宣布的、事实上的“非洲年”。中国在对非关系上挥毫泼墨,写就绚丽篇章,令世界惊羡。南非总统姆贝基在欢迎温总理访非的国宴致词中一句“欢迎中国朋友回家”,成为今年中非关系的点睛之笔。
庞中英(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多数亚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而且经济增长迅速,变化很快。中国十分重视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
刘歌(本报驻泰国记者):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10月在南宁召开,这是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这次会议使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东盟成员国一致肯定中国在双方互动中的贡献,高度评价中国在合作中的务实和高效。
孙力(本报记者):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6月在上海举行,同月,胡锦涛主席出席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9月,温家宝总理出席在塔吉克斯坦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五次会议并访塔。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总统先后访华。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实现了互利双赢,双方的传统友谊也进一步加深。
任彦(本报驻印度记者):中国与印度是山水相连的发展中大国。中印关系在不断增强互信的基础上稳步向前发展,两国关系的意义已超越双边范畴。今年是“中印友好年”,胡锦涛主席11月对印度的国事访问,是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中印领导人绘制了共同发展的蓝图,将两国举行的一系列“友好年”活动推向高潮。
陈一鸣(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今年正值中巴建交55周年,胡锦涛主席11月访巴,巩固和提升了中巴政治关系,拓展了两国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深化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友谊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庞中英: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双方分享着巨大的长期、根本利益。双方关系的发展为拉美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联合国、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中国已经成为维护拉美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张卫中(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共同的利益、相同的诉求,有着稳固的合作基础。
范剑青(本报驻阿根廷记者):中拉关系今年得到了深化。中国的经济成就,在拉美越来越被看成一种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
张川杜(本报驻巴西记者):中国是拉美第三大贸易伙伴。拉美媒体评述说,中国在拉美的影响正日益扩大,中国是拉美可靠的朋友,一个全方位的中拉战略伙伴关系正在形成。
庞中英: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支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关系促进和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有助于真正的和谐世界的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