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2日电 对于陈水扁“元旦讲话”中两岸政策将是“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今日岛内的《工商时报》社论指出,陈水扁有意以“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替代之前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政策,也就是利用“积极管理,有效开放”让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政策借尸还魂。
社论指出,近日一系列动作,明白表示了扁当局有意强制执行紧缩大陆投资决策。对于“积极管理,有效开放”违逆现实及国际潮流的不智、不妥,以及不具可行性。如果扁当局无法完整说出具体目标或无法自圆其说紧缩的正当性、可行性,“积极管理”政策即应重新检讨。
文章说,首先,我们要求扁当局应该正面提出业者“可以”前往发展的地点。扁的限制性大陆经贸政策只有要求厂商不要前往大陆进行投资,但并没有告诉厂商在国际化、自由化加剧之际,面对全球厂商争先恐后前往大陆部署卡位,台湾业者如果不准登陆,那要如何安顿自己?如何与占据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重要位置并掐住国际竞争喉咙的国际厂商竞争?
其次,我们要求扁当局提出限制厂商前往大陆投资的“具体目标”。去年台湾外贸顺差77亿美元,但对大陆贸易顺差却高达497亿美元,即使扁当局可以故意忽略因为大陆贸易顺差而得以消除402亿美元对外贸易逆差的贡献,一意孤行紧缩政策,但事实摆在面前,台湾对大陆贸易之所以可以有顺差,因为托了“投资带动贸易”之福,“政府”要紧缩投资,必须有贸易顺差将随之缩减的心理准备。面对只懂得执行上意,不知周详准备寒冬来袭的扁当局团队,不禁要问,我们真的能承担得起贸易顺差急遽缩减吗?我们总不能只要减少投资,而不承担贸易顺差可能急剧变化的代价。
文章在最后提醒说,扁当局应注意一位熟悉两岸事务美国资深官员的质疑;他说,“全世界经济体相互依存是一股无法妥协的力量,如果更大的整合是这个世上必须面对的现实,台湾也得处理这个问题”。当全球都不敢忽略或低估投资大陆的经济效益时,为了政治“正确”而背道而驰,扁当局的选择及坚持,可能造成台湾经济无可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