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逐草而栖的游牧帐篷到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农牧区面貌日新月异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一江两河”的中部流域地区,跨越18个县,耕地面积占西藏耕地总面积半数以上,自古以来就是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1990年,中央作出一项重大决策:把一江两河地区的综合开发列入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耗资12亿元,历时10年。这个西藏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包含了水利、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重点开发建设工程200多个。
十年心血非寻常。这项工程使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受惠人口达80万人。一大批农牧业基础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农牧业的生产条件,农牧民靠天吃饭、养畜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历史,农牧业生产开始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去年,西藏第一产业增加值已达43.33亿元,粮食总产量96万吨,牲畜存栏数2509万头(只),基本实现了粮食、油类自给,人均占有肉、奶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西藏采访期间,记者行程万里,沿途看见众多朝气蓬勃的小城镇、雕梁画栋的新农居。千百年来,牧民逐草而栖,解放后在政府帮助下才逐渐定居下来。为改善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加快西藏小城镇建设和民房改造步伐。自中央决定把援藏资金重点向农牧区倾斜后,千家万户农牧民受益匪浅。
昌都地区早在1998年就率先拉开小城镇建设序幕,农房改造工作也于2002年展开,迄今已启动11个县的19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并完成了1400户民房改造,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记者在类乌齐县达果村看到,道路两侧矗立着整齐划一的崭新农居。村党支部书记丁增曲加说,全村91户农牧民已有54户统一集中建新房,每户材料费加上工钱约4万元,基本由政府出资,农牧民无经济负担。71岁的老牧民登培说:“这种好事只有共产党能够做到!”(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