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孟席斯的英国退休海军军官,14年潜心研究郑和。他遍访120余国,到900多个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查询资料,3年前出版《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以大量史料论证:郑和发现美洲新大陆,应比哥伦布早70年,迄今这一著作全球热销已逾百万册。
20世纪90年代末,一名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和一名英国探险家曾分别重走了郑和路;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出千年世界航海家名人,郑和是惟一东方面孔;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评选千年全球百位名人,郑和居6位入选中国人之首。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一直是世界许多知名报刊、网站及专家学者的关注点之一。随着今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临近,郑和再次受到关注。
正在新加坡举行的郑和下西洋专题展览,引起了国际性热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发题为“中国人追上哥伦布”的长篇报道,详细介绍展览内容和空前盛况,并认为3年前孟席斯提出的观点以及各种新史料,正将全球郑和研究引向深入。
从亚洲到非洲,从太平洋到印度洋,许多不同肤色的人们,被这位14至15世纪的明朝中国人深深打动,一些学者痴迷于研究郑和,许多国家自发组织纪念活动,郑和的魅力超越了国界。
郑和打动世界,是中华文明魅力的复兴。600年前他能够锚起太仓、顺风远航,“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自然功不可没,设计制造精良的各类海船同样至为关键,这是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更引起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从古玩字画到明清家具,许多体现中华历史文明的东西,都被人们重新认识和欣赏。抚今思昔,回望郑和当年那次气势磅礴的远航,自然令世界感佩。
郑和打动世界,是探索不止精神的传承。600年前绝大多数国家还视海洋为畏途,视远航如梦想,但从1405年至1433年,28年里郑和竟七下西洋,船队一次比一次大,航程一次比一次远,面对艰难不言苦,经历曲折不思退,不断追求超越,直至病逝途中。这种探索不止的可贵精神属于全人类,也始终激励着后来者敢闯未知新世界,敢攀发现新高峰。
郑和打动世界,是和平发展意愿的汇集。600年前明朝中国的实力相当可观,郑和率庞大船队访问亚非30余国,不是“耀兵异域”,而是带去丝绸、瓷器、茶叶、字画等丰富物产和先进的技术,换走胡椒、亚麻、工艺品等当地物产,所经之处往往干戈化为玉帛,经贸加速融通,文化和谐交流,其航程因此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这种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的宽广胸怀和友善交往,被传为美谈。即使在今天,它依然在爱和平、求发展的人们中产生强烈共鸣。
过去和未来血脉相连,历史与现实惊人相似。始于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华传播文明的远航,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是推进和平合作的探索,其伟大业绩和丰富内涵越来越得到人们认同,并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载入史册、光耀未来。(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何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