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阜新二月二十日电 题:“阜新”经济转型之痛?
中新社记者赵建华
在采访这次矿难的日子里,记者不止一次接触到,因矿井枯竭而下岗的职工。出事的海州立井,在当地还算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矿井,这里的工人收入也是比较高。
有的遇难矿工也正是为了多挣点钱,甚至是托关系才来到海州立井上班的。当地一个姓韦的人介绍说,他以前所在的高德井,早已挖干净了。他认识的一个叫董玉良的遇难矿工,妻子下岗,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张。他靠托关系才到海州立井工作,刚下了四个月的井,就遇到了这场灾难。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资源型城市,是一座十分典型的矿业城市。它曾经辉煌过,“一五”时期,中国建设的一百五十六个重点项目,就有四个建在阜新,其中包括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电气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矿和装有新中国第一台汽轮发电机组的阜新发电厂。
阜新也因此被称为全国的“煤电之城”。五十多年来,阜新累计为国家贡献煤炭五点六亿吨,发电一千六百亿千瓦时,并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但时至今日,这里的煤炭资源却已近枯竭。有统计显示阜新煤炭可采储量仅剩余三点三亿吨,而且处于深煤层,开采成本高难度大。
到二000年,阜新矿区已报废主体矿井五十八对,报废生产能力八百六十二万吨,还面临着三大主体煤矿的关闭破产。支撑矿区半壁江山的海州露天矿和另外三座主体煤矿也会在二00五年前相继关闭破产。
煤炭这一主导产业的衰退,加之连年的严重旱灾,阜新经济陷入了困境。到二000年底,下岗职工占到全市职工总数的三成以上,农村贫困和返贫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的一半。阜新市不得不面临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这一个世界性难题。
二00一年底,阜新被中央政府定为全国惟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并批准了“转型复兴计划”。按照该计划,阜新市从二00二年起用四年时间,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再用五年时间,建成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即九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经济转型,希望将下岗工人变成种养殖业的现代农民。
阜新地方政府负责人王琼认为,他们正在探索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型之路,而不是西方式的、完全依靠国家投入的转型之路。转型是痛苦的,但不转型会更痛苦。阜新的转型充满了艰辛,同时也充满着希望,阜新要用艰辛换取希望。
而专家认为,在煤炭依旧占GDP大头的阜新市,即使要转型,也要顾及矿工就业问题,不可能一下子放弃煤业。煤业经济仍是矿区甚至整个阜新市经济的主体。最现实的做法是,稳定煤炭的一定年产量,缓解矿区就业压力,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发展非煤经济的问题。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煤炭供应依然紧张,瓶颈制约突出。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中国电煤消耗总量将比去年增加一点二亿吨左右,煤炭需求将在二十一亿吨以上,供需缺口加大。
在煤炭资源日益重要的今天,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吃饭就业与发展经济,这都是任何一个资源转型城市不得不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