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4日电 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刊载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的文章称,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具有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编制进出口统计、打击走私等法定职责,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提高海关把关服务能力,重点是增强五种能力。
文章具体指出,提高打击走私的能力,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打击走私违法犯罪,是国家赋予海关的重要职责。1998年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海关综合运用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两种手段,对走私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但是,只要存在国内外市场差价,存在进出口税收和管制,走私就不会停止。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走私活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在一些重点地区、重点商品、重点渠道上表现得还比较严重。必须针对走私出现的新动向、新规律,切实提高海关反走私能力,绝不允许大规模走私回潮。
提高通关监管能力,为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通关环境。提高有效监管、便捷通关的能力,是体现海关把关服务能力的关键。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海关业务量持续增长。海关既要从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角度,严密监督管理,又要从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角度,方便合法进出;既要在口岸通关监管现场做好审核查验工作,又要为海关其他各项执法活动奠定基础。特别在进出口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监管业务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必须保证“管得住、通得快”,既不能因为监管疏漏而给国家利益造成危害,也不能因为效率低下给企业合法权益带来损失。
提高科学征管能力,为增强中央财力发挥积极作用。关税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能否保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应收尽收,是海关把关服务能力的综合反映,是海关战线讲政治、讲大局,积极为国家财政多作贡献的具体体现。这些年,全国海关依法科学征管,加强综合治税,从1998—2003年,征收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连续多年大幅度增长,净入库总计13506亿元。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海关税收的重要性不会降低。必须积极运用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海关税收征管能力,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提高保税监管能力,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加工贸易保税监管制度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海关管理制度。从1981—2003年,中国加工贸易从小到大,年进出口总值从24.8亿美元增加到4048亿美元,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由5.6%上升到48%,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所占的比例达到55%。自1996年起,中国加工贸易连续多年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海关监管的主要贸易方式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加工贸易“漫山放羊”式的监管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给国家税收利益和宏观调控造成威胁,也会制约中国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按照中央关于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切实提高海关加工贸易保税监管能力,更好地发挥海关管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高统计分析能力,为宏观经济调控和海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海关统计是法律规定的国家统计之一,是海关为宏观经济调控服务的重要手段和主要职责之一。确保海关贸易统计和业务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对于有效实施进出口预警监测,更好地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各地政府和广大企业对进出口统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海关统计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切实加强海关统计分析预警监测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