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七月二十四日电 港府昨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香港持续六年的通缩结束在望。今天出版的港报则纷纷指出,虽然通胀重临可期,但一些问题和挑战仍在,香港必须保持清醒,不断求进,设法提高竞争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香港物价跌势逐月收窄,通缩明显改善。政府统计处昨天公布的消费物价指数显示,六月份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仅百分之零点一,为九八年十一月通缩降临以来最小。
对此,《信报》社评表示,尽管困扰香港经济六年的通缩已结束在望,港人理应感到欣慰,但必须注意的是,通缩是楼市泡沫爆破、内部价格调整的结果,随之而来的经济低迷只是一种现象,把通缩视为香港经济问题的罪魁祸首,则属倒果为因。
该报认为,香港经济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成本过高,即使经过六年调整,香港仍是全球营商和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竞争力此消彼长,自不待言。在内地与香港经济融合已成大势所趋的今天,香港竞争力不足将更明显,物价在经济周期带动下短期趋升,企业和消费者信心虽可望改善,但长远而言,香港若不设法提高竞争力,通胀重临并不值得高兴。
《明报》社评亦指出,通缩告终并不等于香港的经济问题已经解决,因为通缩只是香港面对的众多经济问题之一。不论是市民个人或商界企业,都不能寄望香港的种种经济问题会随通缩结束而自动解决。随着通胀重临,市民以至企业将面对新的挑战。唯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不断求变,适应新形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洪流中站稳阵脚,进而逆流而上,脱颖而出。
《文汇报》的社评认为,轻微通胀的出现,有利于带动投资、刺激消费,对推动经济进一步复苏,有正面的意义。但也应看到,通胀所带来的物价上升,会增加营商成本和市民的生活压力,香港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面对通胀的来临,如何利用适度通胀保持经济增长,又防止出现泡沫影响竞争力,拖累民生,值得关注。政府和商界应主导抑制加价风。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动经济增长,在吸引外资、搞活经济、落实大型建设和提升就业机会方面多加把劲,将经济这块饼做大,防止陷入经济增长落后于物价上升速度的滞胀困境。
《大公报》在社评中表示,如果经济继续走强,就业不断攀升,则些微通胀自不成问题。但最近一些迹象似显示经济复苏的根基并不牢固,对前景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盲目乐观。
不过,总的来说,香港经济正随国际大势告别通缩及低息时期,而面对的通胀及利息回升新时期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现在看来加息及物价升幅均不致太高,故所引发的问题料不会太大,如是则值得庆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