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5日电 《北京日报》今发表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特邀顾问刘国光的文章称,“宏观调控”是个中性概念。
文章称,有一种看法认为,宏观调控是一种紧缩性的、限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这显然是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误解。事实上,在此轮宏观调控中,一方面要抑制一些部门的过度投资,一方面还要支持农业、西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发展,而且对限制发展的行业,其品种、项目也不是一刀切。实际上,宏观调控对各地的发展是一种机遇。
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是在认识到此轮宏观调控过程有保有压、有退有进之后提出来的,但还是把宏观调控和发展对立了起来。比如说,认为现在“一方面要宏观调控,一方面要注意发展”,把宏观调控与发展经济看作对立的范畴,好像宏观调控的功能只在紧缩与限制,而不是发展,所以要在另一方面提出发展的措施。如,在讨论银行信贷调控问题时,提出“已经列入宏观调控对象的行业”要“实行行业信贷总量与企业贷款额度的控制”,而对于瓶颈产业与短线行业,没有列入宏观调控对象的,就要积极支持其发展。好像列入宏观调控对象的就要紧缩抑制,没有列入的就要积极发展,明显把调控与发展对立了起来。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一位同志在最近一次座谈中指出,“宏观调控应该是一个中性概念,它不等同于紧缩,更不是全面紧缩”,我以为这说到了点子上。
文章指出,事实上,宏观调控本身就包含了限制与发展、紧缩与扩张、后退与前进几方面的内容。宏观调控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宏观调控既有直接刺激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也有间接通过限制一些领域的过度扩张为整个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措施。所以有人说“宏观调控的立足点是为了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个说法是不错的。宏观调控包括直接促进发展和间接促进(通过消除不健康因素)发展这两个方面。这里体现出局部利益照顾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用较小的损失避免重大损失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