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第五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在为期11天的电影节期间,来自世界五大洲的电影艺术家将为有“世界影迷”之称的柏林人献上394部影片。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一直深受柏林电影节组委会厚爱的亚洲电影,这次却星光暗淡,仅有韩国导演金基德的《萨玛利塔城的女孩》和华语才女张艾嘉的《20,30,40》入围“金熊奖”的角逐。从德国当地的评论界预测来看,两者要想捕获“金熊”,难度好比要上火星。
中国影片报名多入围少
本次柏林电影节总共收到了全球3117部作品,报名数量之多创下了历史之最。最后共有23部作品被幸运地选为参赛影片。柏林电影节组委会负责人科诺普先生告诉记者,影片要想进入柏林电影节参赛,首先要提前6个月向柏林电影节组委会报名。对于一些出色的影片,组委会还会主动邀请。接着组委会成员会根据影片的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及柏林电影节的主题等因素全面权衡,选出最后参赛、参展的影片。据记者了解,今年报名参加柏林电影节角逐的中国影片多达60部,但最后入选“参赛单元”的只有《20,30,40》一部。该片由演员李心洁、刘若英和张艾嘉分别扮演20岁、30岁和40岁的三个女人,讲述三人不同的情感故事和各自的爱情观。20岁的小洁正值敏感的青春期,涉世未深,天真无邪,梦想成为一个歌手,初次离家追寻自己的明星梦。已迈入30岁大关的想想只想找个依靠,却周旋在一个有妇之夫和一个游戏人间的小男友间,她开始觉得累。40岁的莉莉知道老公搞外遇后二话不说勇敢地离了婚,重新开始单身生活。
此外,香港导演尔冬升导演的《忘不了》和内地导演王全安执导的《惊蛰》入选“优秀影片单元”。在着重介绍各地电影题材和手法的新动向,鼓励电影的审美创新,展示电影形式上的种种可能性的“论坛单元”中,将播映《玉观音》、《早安北京》、《云的南方》及《恋爱的宝贝》等6部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不能吃老本
去年10月底,柏林电影节选片委员会来华看了国内的参赛影片后,临走时只表示“我们回去会好好研究一下”,与以往选片委员的热情相邀不可同日而语。为此,科诺普先生向记者解释,柏林电影节正在走改革之路,以期扩大国际影响。巴勒斯坦儿童的成长、伊朗妇女儿童的生存、好莱坞的无家可归者、拉丁美洲的下层人民,这些题材制造了梦幻,同样也关注了真实生活,这正是他们现在所追求的。
除了题材上的不足外,柏林艺术大学的电影学教授孟红女士认为,中国电影很有中国本土的味道,吸引人的地方很多,但是缺乏现代元素。如拍历史,也应该用现代人的情感和手法去拍,才能跟上现代人的思想。同时,中国电影拍摄技术、剪辑方式的落后是一大“硬伤”。像张艾嘉的《20,30,40》这次之所以入选,重要原因就是影片的后期制作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公司进行的。
好莱坞大举“进攻”柏林
在往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每年至少有4部美国影片入围竞赛单元,今年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6部之多,分别是《失踪》、《女魔头》、《美丽乡村》、《日落之前》、《最后一击》和《玛丽亚》。另外,安东尼·明格拉执导,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冷山》是本届电影节的揭幕影片。众多好莱坞影星的光临,的确给柏林电影节带来了人气。
除了美国影片,被看好有可能获得“金熊奖”的还有英国著名导演约翰·布曼执导的反映南非政治时局的影片《头颅之乡》,希腊国宝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执导的讲述一对希腊男女失散又重逢的影片《大地的哭泣》以及英国84岁老导演肯·洛奇执导的《阿拉伯之吻》等。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