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二月二十日电 题:从海河畔走出的物理学家
作者 李赞民
二月十九日上午,低沉的哀乐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灵堂回荡。美籍华人、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先生的遗体告仪式在这里举行。袁家骝先生于二月十一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九十一岁。
从海河边起步
袁家骝一九一二年四月五日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其祖父是袁世凯。他三岁时祖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之后他随父亲袁克定及全家迁居天津。
袁家骝小时候天资聪颖,十三岁入天津教会学校就读。他从小就对科学知识有一种特殊的偏爱,每当在北洋大学就读的舅舅和剑桥博士哈特在一起研究探讨物理和数学的时候,袁家骝便在旁十分投入地倾听。舅舅还常把深奥的物理学和数学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他听。
一九三0年,十八岁的袁家骝告别了海河,进入燕京大学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谢玉铭。在名家的引导下,他在科学的殿堂里漫游,奠定了终身从事科学研究的坚实根基。
创造世界高能物理学的辉煌
一九三六年,袁家骝踏上了只身闯荡美国的旅程,他带着仅有的四十美元,乘坐简陋的三等舱,在近二十天的航程中,连一元一碗的稀饭也舍不得吃,全靠充满腥臭味的咸鱼果腹。到达目的地时,他的体重减轻了十几斤,身上只剩下二十五美元。
袁家骝就读的第一所学校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这里聚集着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物理学家。他靠助学金读完了第一学期的课程。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美国加深了对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歧视,袁家骝的助学金被取消了。为了继续学业,他试着给加州理工大学寄了一份入学申请。很快,院长密立肯教授亲自回信,欢迎他到该校享受奖学金学习。密立肯曾因测出电子的带电荷量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位大科学家的惜才之举成就了未来的物理学大师。
此后五年,袁家骝靠奖学金和兼作助教继续学业,他终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这期间,一位来自江苏的才女吴健雄给了他爱情的力量。一九四二年五月三十日,二人在密立肯院长家中举行了婚礼。
一九四二年,袁家骝受命到美国RCA公司从事国防军事设施连波雷达的研制工作。这种雷达的研制成功使飞机的飞行高度及飞机间的距离可以自动控制。
二战结束后,袁家骝先后在美国国家科学实验室和普林斯顿大学长期从事基础物理研究,在“中子的来源”,“高能质子加速器”,“共振物理学”等领域,都有新发现和新成就。
一九五九年以来,袁家骝曾获全美华人协会杰出成就奖、驻美工程师协会科学成就奖。他曾受邀担任法国、前苏联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核物理、高能物理研究机构与大学的访问教授,先后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十余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长期身居海外 情系海峡两岸
袁家骝长期身在海外,却没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一九八一年,同是台湾“中研院”院士的袁家骝和吴健雄向台湾提出筹建第三代同步辐射加速器的建议。这种加速器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科研领域,对科学和技术有极大价值,被称为“科学神灯”。在他们夫妻的全程参与下,同步辐射加速器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六日正式启用。这一成果使中国人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与美国、欧洲在世界鼎足而三、在亚洲第一的地位。
在这期间,他们频繁往来于海峡两岸,关怀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的研制计划,并促成了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学者赴台进行同步辐射加速器的研制与使用的学术交流与访问。
对海河的深情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袁先生多次来到天津,对天津的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袁世凯的后人在天津有一百多人,只要与袁先生有联系,袁先生都要详细询问天津的情况。袁先生对天津的感情不仅仅因为他曾在这里度过难忘的岁月,更由于改革开放后天津的巨大变化给他带来的喜悦。
二00一年六月,年近九十高龄的袁先生又一次踏上他思恋的天津。他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一路上兴致勃勃,好像年轻了许多。他说:“一踏上天津这片热土,就感到一种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为天津的发展和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天津的日子里,袁先生与有关方面官员会面,就天津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特别令袁先生高兴的是,他住进了利顺德大饭店,因为他又可以与他童年就相依为伴的海河朝夕相处了。每晚,他都站在窗前,凝望着在夜色中泛着粼粼波光的海河。他对工作人员说,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我想,海河一定会越来越美。
如今,海河真的要大变样。天津人民正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海河开发改造、建成世界名河的巨大工程中。袁先生对第二故乡的赤子之情,天津人民将永远铭记。袁先生对天津的美好祝愿,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变成现实。袁先生理应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