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日本侨报社推出的日本首任驻华公使、92岁高龄的林祐一先生的著作《日中外交交流回想录》中,高度评价胡锦涛主席与福田前首相于今年5月7日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称这一文件将贯穿整个21世纪中日关系。并指出,中日两国不仅要追求国与国之间的“互惠”关系,还要努力促进两国人民之间形成相互尊敬的“互敬”关系。 中新社发 段跃中 摄
|
10月17日,由日本侨报社推出的日本首任驻华公使、92岁高龄的林祐一先生的著作《日中外交交流回想录》中,高度评价胡锦涛主席与福田前首相于今年5月7日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称这一文件将贯穿整个21世纪中日关系。并指出,中日两国不仅要追求国与国之间的“互惠”关系,还要努力促进两国人民之间形成相互尊敬的“互敬”关系。 中新社发 段跃中 摄
|
中新网12月25日电《日本新华侨报》12月25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三十年前那种中日“蜜月关系”产生于特殊时代的特殊背景,也许很难再现。因此,中日两国政府追求战略互惠的平等伙伴关系,也许更为稳妥和可持续。
文章摘录如下:
邓小平访问日本和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三十周年即将过去。而今的中日关系尽管领导人互访频繁,经济贸易日渐加深,但是实际上友好基础仍然十分薄弱,任何积极的改善都会遭到质疑、谩骂,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恶化,不免让人想起30年前的中日关系。
1978年,中日两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可以说是这30年来中日两国民众感情的黄金时期。1977年日本政府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亚洲最应该和中国搞好关系的民众达66%,有42%的日本百姓最想去中国看看。1980年,对华亲近感达到历史最高峰,为78.6%。1982年,虽然略降到72.7%,但是首次超过了对美亲近度(71%),中国成为了日本民众最亲的国家。
当时中日经贸迅猛发展。众多日企踊跃投资中国,人员交流十分频繁。而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日本经济受到重挫,这也使得亚洲,尤其是对华贸易对日本尤为重要,中日进入美好的“蜜月期”。
中国人开始熟悉日本许多文化和产品,痴迷其中,那种狂热超过了目下任何一个流行趋势。电影上,有日本的《追捕》、《生死恋》、《望乡》;歌曲上,有日本的《北国之春》、《拉网小调》、《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商品上,更是接踵而来,目不暇接,丰田、索尼、松下、三洋。在百废待兴的中国,每一个青年人为能拥有一件“日本造”而兴奋不已。
日本人对华亲近感出现的第一次大幅下降出现在1982年前后,此时对华亲近感从78.6%下降到68.3%,降幅超10%。当时这一结果主要是受到教科书事件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影响。而改革开放后,经过中国媒体报道,日本历史问题终于凸现出来,中国人不在关注日本仅仅限于经济和文化领域,更有历史问题成为日本永远摆脱不掉的罪恶,时刻等待并且接受中国人的道德谴责和审判。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时期日本造成的历史问题空前严重,中国人才有反日言行。其实,日本对华态度,尤其是小泉政府,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些恶化,但是5、60年代日本追随美国反华、和台湾“建交”,公然敌对中国,实际上问题更为严重。只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中国并没有在意,或者在为数众多的反动派和帝国主义中,日本的目标并不突出。
30年来,日本形象一落千丈,小泉纯一郎成为深渊。其实,高仓健和小泉纯一郎都不能代表日本的所有品质,也不应该代表日本的全部形象。如果把高仓健背后的日本看得太高,那是因为蹲下;如果把小泉纯一郎背后的日本看得太小,那是因为站在云里。
三十年前那种中日“蜜月关系”产生于特殊时代的特殊背景,也许很难再现。因此,中日两国政府追求战略互惠的平等伙伴关系,也许更为稳妥和可持续。(王锦思)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