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放军驻云南野战军工兵团为主力的施工队伍,5月17日晚终于打通由都江堰至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的核心重灾区映秀镇的简易公路,装载灾区军民急需给养的军车缓慢通过。该公路位于岷江畔,16日凌晨打通后又被强烈的余震而斩断。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5月16日,在都江堰至汶川途中的公路上,解放军水路两栖装甲车急速向地震重灾区汶川进发抢险救灾。 中新社发 肖龙联 摄
|
以解放军驻云南野战军工兵团为主力的施工队伍,5月17日晚终于打通由都江堰至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的核心重灾区映秀镇的简易公路,装载灾区军民急需给养的军车缓慢通过。该公路位于岷江畔,16日凌晨打通后又被强烈的余震而斩断。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5月16日,在都江堰至汶川途中的公路上,解放军水路两栖装甲车急速向地震重灾区汶川进发抢险救灾。 中新社发 肖龙联 摄
|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不断推进,参加救灾的部队越来越多,战线越来越广,救人的难度越来越大,救灾中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不断涌现。如何科学用兵、科学救灾,显得越来越重要。
今天,救灾工作已进入第七天。经过各方努力,一些比较明显的险情已经或正在被排除,但余震不断,险情不断,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发生;一些比较容易发现的被困者已经或正在得到救助,但在废墟中仍然有一些生命迹象存在;大量灾民已经转移到安全地带,但安置工作十分繁重;解决灾区基本设施问题更是困难重重。怎样尽快发现和救出那些埋在废墟深层的幸存者,防范和消除次生灾害,在加大救灾力度的同时搞好自身防护,是摆在救灾部队面前的更加艰巨的任务。如果说前一段救灾拼的主要是体力、意志和精神,那么今后的救灾更需要科学、智慧和技术。能不能科学用兵、科学救灾,关系到救灾的效率和效果,关系到救灾任务能否圆满完成。
科学用兵、科学救灾,必须努力把握抗震救灾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说救灾如同打仗,这是就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而言的。但救灾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大多数部队没有抗震救灾的经验,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真总结,力争打一仗进一步,切实把抗震救灾的过程变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要科学用好空运空投、道桥筑城、医疗防疫、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等专业技术力量,以军队特有的组织力、行动力和突击力,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
科学用兵、科学救灾,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要求体现到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中。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要采取一切措施,向那些分布更加广泛、通讯更加隔绝、道路更加崎岖、条件更加恶劣的地方推进,确保每一个受灾点都有救灾部队。要善于集中兵智,科学部署兵力,合理分配任务,协调各种关系,让官兵的每一滴汗水都转化为最大效益,确保救灾有力有序有效。要关心官兵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安全防护,减少非战斗减员,尽可能为他们的生活和休息提供基本保障,保证他们有充沛的体能连续作战。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