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0日电 公安部网站消息,十年前,针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和法制建设要求,公安部党委从刑侦体制、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部署刑侦改革工作。十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及刑侦战线拼搏进取、探索创新,使刑侦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打击犯罪能力显著提升,为民生和谐提供了切实保障。
2006年全国共破获刑事案件284.8万起,命案侦破率达到91.4%,打击能力和工作质量普遍提高
十年来,全国连续组织开展了“追逃”、“打拐”、“指纹破案会战”、命案侦破、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系列专项斗争,对刑事犯罪始终保持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2006年,全国的命案侦破率达到91.4%;破获刑事案件284.8万起,比刑侦改革前的1997年增加了143%。
在重拳出击各类刑事犯罪的过程中,刑侦部门攻克重大、疑难案件的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发生的石家庄爆炸案、沈阳抢劫运钞车案、邱兴华特大杀人案、清华北大爆炸案等重大恶性案件均被及时侦破。靳如超、马加爵、马汉庆、任晓峰等一大批重大在逃嫌疑人及时被抓捕归案。
同时,刑警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案件侦办质量明显提升,2006年全国批捕率从1997年的83.5%上升到90.3%,起诉率从82.2%上升到97.8%,退查率从33%下降到16.4%。
6万名刑警驻扎5625个责任区刑警队,侦审合一稳步推进,新型刑侦体制更适应形势和实战需求
十年来,责任区刑警队和侦审合一在探索与创新中逐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有5625个责任区刑警队,驻扎刑警近6万名。较之改革前刑警队“坐等案件上门”的情况,责任区刑警队反应快速,更加符合实战需求。在河北、河南、安徽、山东、上海、江苏等刑侦改革比较深入的地区,责任区刑警队的警力已经占到刑侦部门总警力的50%以上,破案数已占到公安机关破案总数的60%以上。此外,侦审合一在全国大部分地方稳步推进。
“一长双责”的命案侦破机制、“AB级通缉令”制度、“网上追逃”等新工作机制边打边建,刑侦工作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进攻
本着“边打边建、以打带建、以建促打”的思路,公安部和全国公安机关在命案侦破、打黑除恶、追逃等专项斗争中,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针对追逃工作存在的民警“跟着在逃人员全国跑”的被动局面,建立了“AB级通缉令”制度和“网上追逃”新机制,提高了公安机关的联动缉捕能力。针对杀人案件一度高发的形势,在为期三年的命案侦破专项行动中,逐渐探索建立了“一长双责”为核心的侦破命案工作机制,命案侦破速度和侦破率显著提高。针对流窜跨区域犯罪突出的情况,建立了“犯罪指纹远程查询比对”机制和“DNA查询比对”机制,提高了串并案件打击流窜犯罪的能力。针对失踪无处找寻、无名尸体无从辨认、存在不少明暗隐案的情况,建立了“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和核查未知名尸体”机制,提高了侦破命案隐案、积案的能力。
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实行了侦查破案和执法办案工作责任制、主办侦查员制度、办案质量检查考核制度、逐级审核把关制度、破案倒查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办案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执法工作制度。
一年抓获在逃人员28万名,指纹破案10万起。信息化建设促使刑侦工作实现了从单独作战、单一模式向合成化、多元化作战的转变,综合打击效应凸显
鼠标轻点,决胜千里。2006年全国各地依托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抓获在逃人员28万余名。利用指纹信息系统,全国每年破案10万余起。利用DNA数据库,每年破案5000余起。刑侦改革的十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十年。全国公安机关以“金盾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全国人口基本信息等八大公安信息资源库,建成了违法犯罪人员及案件、在逃人员、犯罪指纹、被盗抢汽车、失踪人员、未知名尸体、DNA等7大信息系统。
这些系统在刑侦战线的运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综合效应。各警种、各部门依托各大信息资源库,异地合作追逃办案,改变了刑侦部门单打独斗、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同时,刑侦工作改变了“从案到人”的单一侦查模式,实现了向“从人到案”、“从案到案”、“从物到案”、“从人到人”等相互结合的多元模式转变。
刑事科技成为侦查破案的“杀手锏”,刑侦工作实现了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十年来,在全国公安机关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背景下,刑侦部门不断加强刑事科学技术、行动技术和网侦技术的建设,使科学技术成为打击犯罪的“杀手锏”。经过持续建设,目前公安部和省、市、县四级共建有刑事科学技术机构3560个,拥有法医、痕检、心理测试、电子物证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3.3万名。全国公安机关建成166个DNA实验室,32个省、395个地市级公安机关建成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全国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年均勘查刑事案件现场190万起,为210万起案件提供检验鉴定。同时,行动技术和网侦技术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技术手段日益丰富,主动侦查能力、防范控制能力和勘查取证能力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