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9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20多家研究机构联合举办的“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美洲、欧洲、亚洲、非洲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前政要和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中国和平发展前景、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关系、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安全、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经济、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和深入讨论。
国务委员唐家璇首先在主旨发言中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做了明确的阐述。他说,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历史与现实国情以及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他指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念,内涵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实质是通过争取持久和平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并解决好全球性问题,同时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并解决好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持久和平。
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与会各国前政要和专家学者的普遍赞同。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高寿认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要求做出的战略决策,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中国的国防是防御性的,不对外威胁、不称霸、不扩张。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马吉德回顾了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历程,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他说,东盟成立于冷战时期,曾对中国敌对、猜忌。中国积极的爱邻、睦邻、富邻外交政策和东盟与中国之间不断扩大的贸易与投资使东盟国家分享了中国发展的好处,现在,东盟国家已把中国视为重要的友好邻邦。南非全球对话所所长勒佩尔从郑和下西洋给非洲带去的善意说起,盛赞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非关系和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的成果。他说,促进友谊、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成为中非关系的核心原则和坚实基础。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每个地区都在产生深远影响,最终将推动和谐世界的发展。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就中德关系发表了演讲。他说,从施密特、科尔到他本人执政期间中德关系发展好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强劲,对德国非常有吸引力。要发展好两国关系,重要的一点,是要顾及到对方的利益,照顾到对方高度关注的问题。他说,中德关系使双方受益,不能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就怀疑它的重要性,为了人民,为了下一代再下一代,都不允许它遭到破坏。
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针对国际上出现的所谓“中国责任论”指出,中国的责任首先是对中国人民的责任。他说,今日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供养着世界约1/5的人口。在和平发展中,没有哪个别的国家遇到过这样大的挑战。在这种条件下,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消除了2亿多人的贫困。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6年的73岁,2006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27%。这一切,本身就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作了《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安全》的发言。他说,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安全形成了紧密相联、互为促进的关系,这就是:中国始终坚持通过维护国际安全来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和平环境,又通过自身的和平发展来促进国际安全和人类进步。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思想,中国的安全观念和政策有了重要发展,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注重统筹本国安全与国际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在加强自身安全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国际安全合作。在新安全观指导下,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促进国际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主任赵启正就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所作的发言也引起许多与会者的兴趣。中外专家还就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环境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王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