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9日电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撰文指出,2006年是中国政府实践和谐世界外交政策的第一年。2005年10月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的外交政策目标时,国际舆论在表示欢迎之际流露出的是迷惑,不知将如何实践这一外交政策。甚至有舆论认为和谐世界是一个无法实践的外交口号。然而,中国在2006年的外交实践则表明在能力范围之内兼顾本国利益和国际利益是做得到的。
文章说,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发生了质变,中国于2004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6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动机之一。鉴于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三项国力要素中,中国只有经济实力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因此2006年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中最为突出的是经济责任。
在今年的中非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了八项措施援助非洲国家,3年内对非洲援助的各项金额总和超过100亿美元。今年中国政府为发生自然灾害国家提供援助的次数和金额都远远高于以往,甚至对一些发达国家的自然灾害也提供了紧急援助。与此同时,为防止中美经济冲突政治化,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中国与美国举行了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会。
文章称,中国政治实力的影响力无法与中国经济实力的世界影响力相比,其影响力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周边地区,因此2006年中国承担政治责任比较突出的地区是周边地区。在中亚方面,中国主持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启动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各领域合作的法律文件制定工作,为长期睦邻友好的合作提供了法律保证。
在东南亚方面,中国主持了中国—东盟纪念峰会并提出在战略、经济、安全和文化领域全面合作的倡议,并被与会国领导人接受。在东北亚方面,中国努力协调美朝之间的矛盾,使朝核六方会谈在停顿了一年多之后得以复会。在南亚方面,胡锦涛访印双方就战略合作达成多项共识,决定将双边高层对话机制化。为了东亚地区的整体稳定,中国政府接待了日本新上任的首相安倍访华,使连续多年恶化的中日关系停止下滑,重新获得改善机会。
文章同时指出,虽然,中国的军事实力近年自我比有所提高,但中国军事实力的影响力远小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由于中国的军事实力较弱,因此中国在国际安全方面所能承担的责任小于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但这并不意味中国无意为国际安全承担更多的责任。今年中国增加了参加联合国维和的力量,派遣的军事观察员还牺牲在战争之中;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一起进行了反恐联合军事演习;与美国和印度进行了海上搜救联合演练;中国海军对多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中国与他国的军事交流活动也有所增加。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中国将会对国际安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文章认为,由于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越来越多的国家享受到中国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帮助,与此同时,世界对中国的印象越来越积极,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得到越来越大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