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折射农民工需求“与时俱进”
【打工前沿】地方两会折射农民工需求“与时俱进”
邓崎凡
地方两会是观察各地改革步调、政策走向的一个窗口。从年初起,各地陆续进入省级两会时间,根据《工人日报》记者的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召开了两会。
在已举行的会议上,与农民工相关的话题屡被提及,许多代表委员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从最初的“饭碗”问题,到如今的“发展”问题,两会这个窗口折射出农民工的境况在“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随着这种变化,农民工群体在发展中又有了许多新的需求,大家期待政策也能随着这种新变化而有所调整。
2008年,三名农民工首次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上海的朱雪芹是其中之一。此后,她又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工资拖欠、阴阳合同、单位不购买社保等问题,朱雪芹都曾带到全国两会上进行讨论。
梳理今年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建议,这些前些年事关农民工“生存”的话题,更多地被“新市民”“技能培训”“更好就业”等“发展”话题取代。
比如,重庆市政协委员刘一在谈到“招工难和留工难”时就提出,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和技能人才激励措施,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个税起征点等建议。
这条建议背后有这样一个背景:现在,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农民工总量超2.9亿。这个庞大的队伍,越来越希望得到诸如技能培训、晋升通道等方面的政策关注。
去年,《工人日报》参与发布的《202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调研报告》就显示,受访的95后新生代农民工中,69.1%的人渴望获得职业技能培训机会。
这个截面反映出农民工自身境况和需求的变化。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日益成长并已逐渐成为主体。有人曾用一串形象的对比,描绘了一幅新老农民工的群像差异:老一代是拉着蛇皮袋进城的,新生代是带着拉杆箱;老一代是进城挣钱回乡花钱,新生代是融入城市发展;老一代要求支付工资,新生代要求参加保险;老一代呼吁改善劳动条件,新生代希望分享发展成果……
这些变化在地方两会的意见建议中得到体现。各地代表委员的建议富有时代特点,与农民工就业相关的建议举措和乡村振兴紧密联结,“家门口就业”“新业态经济”等被广泛热议;多地建议中均强调加强职业教育布局,给予技术人才应有的补贴与重视,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人才队伍;针对融入城市、异地就医、劳动保障等细节,各地代表委员都提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建议。
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农民工自身情况的变化,政策在继续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将在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助力农民工更好发展。
- 专题:2022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