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下午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他在答问前的致词中,提出一系列在通胀情况下;好窭У拇胧。 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
七月十六日,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下午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他在答问前的致词中,提出一系列在通胀情况下;好窭У拇胧。 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
中新网7月17日电 香港《星岛日报》7月17日发表社论说,香港特区政府一掷百亿元,稍为纾缓市民承受的通胀压力,不少市民都在计算自己分得多少“饼仔”,整体而言,是最受通胀打击的基层市民受惠较多,在资源分配有限下,今次措施显然是向基层及有需要人士倾侧。
社论摘录如下:
如此大手笔的纾困措施,惯例是在财政预算案或《施政报告》中提出,今次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政府上次这样做,是五年前“沙士”袭港期间,推出退税和减免差饷水费等连串措施来“赈灾抗炎”。
市民对当年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压力,记忆犹新。当时的支付整体纾困措施的库房代价是一百一十八亿元。现时社会虽然亦受到通胀压力,但比起当年可谓小巫见大巫,不少人仍然放心消费,政府仍推出一百一十亿元的纾困措施,可以说是相当慷慨。
富人受通胀影响较微,不需要政府帮手解困;主要希望政府帮助的是中产和基层。由于今天中产阶层面对通胀的冲击,政府考虑到他们承受能力较强,故采取量力“放水”。中产家庭今次受惠于免交外佣税两年和由政府代缴电费等措施,占家庭开支可能不多,政府旨在显示小小心意。
今次纾缓通胀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基层市民,新旧措施一起计算,单是公屋居民一连免租三个月,已经大减负担,有些家庭更等于享受到“双粮”,老人家的生果金加码亦算丰富,以本港半数人口住在公屋单位中,在今次措施中受惠人数相当广泛,从帮助有需要人士的角度看,无论从力度和范围都相当大。至于有议员提出“无老人,无儿童,无租住公屋,无领取综援,无直接交电费”的“五无”人士,未必受惠,他们大部分是住在私楼板间房的低收入单身人士和家庭,或可透过食物银行获得一点资助,受惠不多是受社会网络限制,日后推出纾困措施时,可以多作考虑。
要人人受惠,最简单莫如向所有身分证持有人派钱。这正是澳门政府今年所采用的措施,由不足一岁的婴儿到亿万富翁,无一遗漏。但是,这不但不能主力把钱送到最需要的社群手里,而且“天外横财”刺激的消费效应,反而可能助长通胀,变成只是一场短暂的表面欢喜。
现时香港政府提出的一次过纾困措施,明白到长贫难顾,政府开出的下一张支票,是期望在二○一○年十大工程陆续上马后,基层收入会随之改善,要保证这张支票兑现,负责推动项目的官员就不能掉以轻心,要想办法排除阻力,确保工程上马,社会也可以构思其它发展大计,务求做到以增长改善民生的长远之计。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