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群租现象因其存在的各种隐患以及不断蔓延的趋势,逐渐受到公众越来越强烈的关注。针对这一与许多市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本市政府部门及时加大治理力度,并于本周初出台若干新政,以期化解由群租引发的社区矛盾。本报也连续三天推出焦点报道,对群租乱象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解读。
应当看到,群租的确已经成为影响社区和谐的不安定因素。在一些群租泛滥的小区,群租客、物业和业主之间的冲突几乎天天上演,面对与期待严重不符的居住环境以及令人担忧的治安隐患,不少业主苦不堪言。此外,群租房潜在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由于往往擅自改变建筑结构,使用非耐火材料分隔房间,加上租客人数众多以及在房内违章用火、用电和用气等原因,火灾隐患变得尤为突出。
显然,治理群租现象迫在眉睫。鉴于群租问题的复杂性、广泛性和严重性,不施以“霹雳手段”而仅仅指望通过几个利益相关方的相互适应和磨合,恐怕无益于问题的最终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部门果断采取措施,颁布一系列“禁令”,确实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至少其出发点值得认同。
不过,就群租“禁令”的某些条款而言,似乎还存有商榷的余地。譬如男女朋友、同性朋友不能合租一间房,每人租赁房屋面积不得少于5平方米等规定,就难免会引来一些争议。尤其对于那些经济收入相当有限、买不起甚至也单独租不起房的人群,比如大量外地来沪务工人员、刚刚毕业的留沪外地大学生,这样的规定很可能造成他们消费成本的增加,给他们本就比较艰辛的生活进一步增添难度。
目前的群租客,绝大多数属于这类群体。他们来到上海,为上海的发展出力,就理应获得这座城市的关怀与呵护。作为一个具有包容心的大都市,我们不能不时刻留意他们的生存状况并给予其各方面的帮助。而具体到居住问题,我们则应当充分考虑到群租客群体的实际处境,在用“霹雳手段”坚决治理群租现象的同时不忘显“菩萨心肠”,向弱势群体展示来自政府的善意与温情。
所幸,根据本报的报道,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酝酿通过借用闲置非居住房屋改建宿舍等措施妥善安置群租客,而开辟诸如简易低价公寓之类住所的提议也进入了政府部门的视野。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些酝酿中的举措能否尽快出台并且真正加以落实。
群租现象伴随着中国城市社会发展而产生,它几乎是必然的,我们无从趋避。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一现象的负面影响而又不点燃其他矛盾的火星,可以理解为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考验和挑战。(许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