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世纪初,“文化研究”在国内一度成为人文研究领域的显学,这从不少高校成立各种“文化研究所”可见一斑。但正和它曾经在英美快速衰落的经历相似,“文化研究”热在这一两年很快地“冷静”下来。
文化研究提供的视野和方法是否依然具有启发性?“文化研究”是否应该学科化?日前,借《热风学术》第一辑出版,在上海大学举办的“文化研究的可能性”研讨会上,王晓明、蔡翔、罗岗、吕新雨等沪上学者就逐渐式微的“文化研究”展开讨论,“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更愿意把他送到文学系里面去,而不是专门学文化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薛毅教授这一质疑“文化研究”的言论,也许就是“文化研究”在当下遇到的尴尬。
学科化以争取学术资源?
“文化研究”的盛极而衰,许多学者将此归“罪”于非学科化。薛毅教授则认为,文化研究可以是一个沟通各个学科的很好的平台,“但如果从学科上来谈,我对文化研究的忧虑还是很强的!痹谒蠢,如果作为一个学科,文化研究缺乏一般人文学科所具备的内部精神动力,所以,“从外围来作的研究更有意思。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更愿意把他送到文学系里面去,而不是专门学文化研究!
虽然“文化研究”学科化存在诸多问题,但同济大学王鸿生教授认为,“文化研究”学科化目前在国内有其必要性,“这涉及到文化研究在学科体系中所占位置问题,如果不争取将其专业化,那向现存学科体系争取资源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多问题。”王鸿生教授说。
跨学科遭遇专业壁垒
“文化研究”兴起于英国,按照英国学界的传统“文化研究”需要非常大的知识储备,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郭春林的个人体会是,“我们在做这些研究的时候知识储备很欠缺,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等,这些与文学教育完全没有关系的知识,我们都储备不足。我们目前还是在文化范畴和理论上讨论这些问题!苯鼋鼍臀幕嘎畚幕芯浚庋难芯糠椒ㄔ谛矶嘌д呖蠢匆丫呓怂篮。“不是要你意识到跨学科再去跨,而是遇到了一个问题,没办法不去跨学科!被Ψ洞笱呶募饨淌谒怠5谏虾4笱跸鹘淌诳蠢,真正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很难,“上次知识产权的会议,请了各个学科,经济学、法学等等来讨论,就会发现,专业壁垒很清楚!蓖跸鹘淌谒。
中国“文化研究”发端于文学研究,但不少“文化研究”学者都已远离文学,复旦大学吕新雨教授认为,做文化研究“文学不能放,文学中,我们已经放掉了很多”。此外,在吕新雨看来,“文化研究”还应该“对当代社会做一些调查”。早报记者 石剑峰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