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佚作品家族新添一员。调侃出丧乐队不合时宜的曲子,嘲笑性学专家满口“弗洛伊德”,描述夜半遭遇无厘头电话——这篇来自上海小报的杂感《天地人》由6则短文组成,风格有几分“博客”的意思。张爱玲专家陈子善评价说,小文章研究价值不如小说,但对“张迷”来说,总是多多益善。
小报主编也是“张迷”
《天地人》是华东师大中文系博士王羽在图书馆翻阅报纸时发现的。此文刊登于1945年4月15日的上海小报《光化日报》,由6则互不相干的杂感组成,共600余字。该文中对中国文化、市民心理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细节进行了反思和讥讽。9月号的《书城》杂志重新发表了这组短文。
张爱玲研究专家、王羽的导师陈子善认为,文章确是张爱玲所作。据他介绍,《光化日报》由小报报人、不折不扣的“张迷”龚之方和唐大郎主持。此文的亮相,只是张爱玲与这两人8年愉快合作的序幕。后来张爱玲陆续发表的《多少恨》、《华丽缘》、《十八春》等作品,也都是龚、唐两位慧眼识宝,一手促成。文章署名是张爱玲,行文风格也很典型。
可能是最后一篇小报文章
《天地人》发表3个月后,张爱玲就表示,将不再给小报写文章了。据陈子善介绍,当时张爱玲在一次座谈中表示:“我一直从小就是小报的忠实读者。它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情趣,可以代表我们这里的都市文明……我看小报的同时也是觉得有研究的价值的。我也在小报上写过文章,大约因为体裁不相宜的缘故,不知为什么登了出来看看很不顺眼,所以我想以后对于小报还是就保持着忠实读者的地位罢”。
陈子善认为,《天地人》的“出土”,使张爱玲在小报上发表的作品增至6篇,同时也使她发表作品的小报品种增至5种。此文很可能是张爱玲全盛时期在小报上发表的最后一篇作品,为“张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陈子善同时表示,这毕竟只是一篇小文章不比重要小说的发现对学界更有研究价值,但对于张迷,无论长短多多益善。(曹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