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融服务办近日就“银行排长队”问题,要求沪上银行限期拿出整改措施。这项“最后通牒”在关注民意热点的同时,也引发了政府干预能否有效纠正银行市场行为的讨论。
近年来,国内各银行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推出了细分服务,开辟了专供高端客户的窗口。在营业高峰时,不少网点经常出现贵宾窗口冷清而普通服务窗口拥挤的现象。在国内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加快的背景下,此情此景很容易被批评为银行一味“向钱看”。
事实上,作为企业的银行,按照利润目标来配置自身资源,并无不妥。在一些城市“银行多过米铺”的现实下,要求银行通过增加营业网点来解决排长队问题,也未必是明智之举。问题是,我们的银行是不是如表面一样真正“市场化”了?
“银行排长队”现象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最重要的是国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提升,远远超过银行自身改革的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普通居民与银行之间的交易,从原先单一的钱款存取发展到存贷、缴费和理财各个方面。而银行这边,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技术和服务手段,近年来也都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几大国有银行通过改制上市,正在逐步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转变。
然而,市场服务意识的树立,远比银行上市或者设几个VIP窗口来得艰难。比起外部环境的改善,银行内部企业精神的建设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难度更高。近日被几家媒体曝光的一些银行窗口服务不良的事例,多少反映了国有银行“朝南坐”的普遍惯性。
对于政府来说,要银行改善服务水平,除了“最后通牒”式的行政督促,似更要在促进需求供给调节上做文章。从媒体报道看,银行资源配置忙闲不均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普通窗口和贵宾窗口之间,也存在于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之间。工资和养老金发放是银行排队最严重的区域。这些利润较低的业务,看起来似乎是国有银行在承担社会义务,事实上却联结着大量被垄断的“对公业务”和“政府项目”。那么,如何设置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让各种类型的银行在充分竞争中扩大供给、提高服务,亦是政府要面对的新课题。
根据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共有3300多万个个人账户,客户超过500万人;去年一年完成柜台个人金融交易13.47万笔,自动柜员服务1.3万亿笔,全年电话银行服务达4800多万个,其中370万个为人工接听,平均每个柜员每天要完成350笔交易。平心而论,如此巨大的业务量,对银行来说,既是个不小的压力,也是众多国外同行羡慕的机遇。
希望蜿蜒的长队,能够成为银行深化改革的动力,用心做好市场这篇大文章。(田 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