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国扶贫基金会名誉会长
新长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思考
新京报:2月12日,在中央民族大学,“新长城2007贫寒学子新春关爱活动”给211名贫困学生发放了每人460元的爱心路费,这也是新长城发放的最后一批路费。据新长城负责人介绍,该活动共筹集了60多万元善款,为1190名学生发放了爱心路费,并替留京的200多名学生找到了打工岗位。你对此有何感想?
成思危:当然,我很高兴了。同时我也希望这种工作要持之以恒、年复一年地做下去。上次在“2006新长城优秀特困高考生寻访行动”启动仪式大会上,我也提了一点意见,就是怎么样能让这种活动“可持续”的发展。这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这就不单是捐款人和新长城活动组织者的事,也需要接受资助的大学生本身养成这样的观念:我因为接受了资助而完成学业,等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我同样要发扬爱心,去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学生毕业以后,收入、地位、境况都会发生改变,他们同样应该反哺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只有提高整个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新长城活动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名誉会长,从新长城活动中,你觉得怎样能保证扶贫基金真正发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成思危:有一点让我觉得很有启发意义:我们扶贫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但是具体怎么用?一定要真正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里,这点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新长城有一个做法很好,就是有义务工作者亲自去调查,那就可以发现问题了。
有些申请的所谓“贫困”大学生的家庭实际是村里的“首富”,这个我也看报道了。如果不下去调查,只是听下面的报告,那可能这钱发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里,所以,这一点做法我是很赞成的。一定要防止层层截留、虚报冒领这些作假现象。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注意财富的三次分配
新京报:新长城活动开展以来,始终得到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你怎么评价媒体在其中的作用?对以后的工作有哪些建议?
成思危:我觉得媒体参与这种活动,社会效果是很好的。我曾经在云南的一次会上讲,新闻记者的作用,第一是振聋发聩,第二是弃旧投新,第三是抑恶扬善,第四是务实求真。这就是媒体应该起的作用。我觉得你们做这种事就是抑恶扬善,也是振聋发聩,对不对?让大家知道这么个事。
我一直提倡,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要注意财富的三次分配,要提倡慈善事业的发展。我很高兴地看到,媒体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引导,就有这么多人响应,这说明社会上有同情心、有爱心、有良知的人还是很不少的,尽管现在也有一些商业化的慈善行为。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慈善事业应该说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京报:你曾经在不同场合谈到,应该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先富起来的人在自愿的原则下支持那些弱势群体。
成思危:是的。在国外,最大的激励机制就是减税,对捐赠的企业和捐赠的个人,能够通过税收来抵扣。
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激励。另外,这也是一种合法的避税。应该让捐赠的人感觉到,由于自己的捐赠而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不像几年以前有的企业家就反映,捐了一个希望小学20万元,还要交6.6万元的税,这样他就不愿意做了。
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变化了,现在对企业已经有规定了,但是对个人还没有规定,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捐赠抵扣税的办法和机制———不仅包括对企业,也包括对个人,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精神鼓励的方式等等。
根据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尤其需要加快制度创新,选好为困难群众真正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慈善项目,完善筹资渠道和方式,保证把慈善资金管好、用好,使社会各界的爱心得到充分发挥。对中国来说,政府的组织作用还是很重要的。今后,希望民政部会同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表彰激励机制,组织好、管理好,提高办事效率,让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大学生要从长远角度看待接受资助
新京报:输血治标,造血治本。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与此对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才。您也认为,应该鼓励受社会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回农村,建设农村。现在制约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成思危:这个恐怕首先还是就业观念。说句实话,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起码是有一部分不愿意回到农村。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还要回去?所以,首先还是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另外我认为,政府要用政策来引导这种行为,所以像北京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担任村官助理等一系列鼓励的措施。这两方面要结合起来。当然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内因还是主要的,这些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外因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他的行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