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任命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现年56岁,是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经济发展领域尤其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根据世行的声明,世行是经过全球范围内挑选后决定任命林毅夫担任此要职的。 中新社发 金城 摄
|
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任命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现年56岁,是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经济发展领域尤其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根据世行的声明,世行是经过全球范围内挑选后决定任命林毅夫担任此要职的。 中新社发 金城 摄
|
推动世行与中国的合作
《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2月佐利克在访问中国时提出,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关系定位上,中国不再只是世界银行的援助国,而是世界银行的重要合作伙伴。你怎么看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关系,世界银行今后会在哪些领域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林毅夫: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方面资金相对短缺,另一方面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了解也相对有限,因此早期世界银行在资金和知识上对中国提供帮助。
经过中国自身的努力,加上包括世行在内的一些援助,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成功转型,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从资金的角度来说,中国目前资金已经相当充裕,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中国拥有了可以给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条件。在知识和经验上,中国发展和转型的经验也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
因此,中国目前到了一个阶段,就是一方面需要国际上的帮助,一方面也对国际提供帮助,而这正和世界银行的职能相符合,因此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银行重要的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世界银行要实现的很多目标、要解决的问题,也需要中国的努力。比如,世界银行要解决的贫困问题。中国在减贫问题上作出了突出成绩,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但仍然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尤其是如果把贫困人口的每天标准从1美元提高到2美元的话,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会有上升,因此在减贫问题上,世界银行还需要中国的努力,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也将是对世界的一个很大贡献。
另外,在环境等问题也需要中国的积极参与。
《第一财经日报》:佐利克在宣布任命时,提到你所具有的两点优势,一是有助于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一是你在农村发展领域的经验丰富,可带给世界银行这方面的知识。你可否简单总结一下在农村发展领域的探索。
林毅夫:世界上大部分贫困人口都在农村,而且是以农业为生。农业经济在农民、生产等领域的限制条件是什么,机遇是什么,在理论上我有较好的把握。留学归国以后,我最早研究的领域就是中国的农村问题,中国农村过去30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理论的准备和经验的积累上,我对一般农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了解的,当然把这种了解变成其他国家的经验,必须结合各国的情况,设计好的项目和政策。
因此,我希望在世行期间,能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南亚、拉美等的农村状况做更多了解,与当地的政府和经济学家沟通,对这些地区的农村发展提供帮助。
中国最值得推广的是“务实主义”
《第一财经日报》:关于中国经验输出,你可否再总结一下中国发展经验?
林毅夫:我认为并不是中国经验的“输出”,而是一个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别国的发展经验有些原则性的东西可能对自身发展思路有帮助,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做。
就中国经验来讲,中国最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就是“务实主义”,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通过一种渐进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现代的市场经济。转型经济体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怎样过渡到目标,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重要的经验。
渐进式的前进需要看清楚现实条件,把握好机遇,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个层面克服困难,找到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向前推进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就再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彼岸。这是一种非常务实、实事求是的发展方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发展经验是值得世界参考的,国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一点。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任何国家问题的解决都要靠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其他机构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帮助不能越俎代庖,世界银行也不能代替他们进行决策。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你认为中国今后的改革发展之路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林毅夫:中国是转型中的经济体,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化、全球化的程度在提高,并成为发展中经济体里最为开放的经济体。
中国要往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明显的。在未来,中国需要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城乡差距、社会发展、环境问题、国际国内收支不平衡等也需要解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