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传说中,希腊人用木马计策攻下了特洛伊。而现在,各大跨国汽车企业也正在实施着这一在对方营垒里的里应外合策略。
近些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已与其进入之初体现出了实质性的不同。以往他们是将其在海外的现成产品直接拿到中国,实现国产化,以高企的价格挣取高额利润。而现在,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大,外资公司的进一步本土化开始成为紧迫的需求。在新一轮的本土化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在排兵布阵上也开始学习中国企业的打法,“以华制华”: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由中国本土研发人员开发,建立本地化的零部件采购体系以压缩成本,产品线向下游发展,在中国打造全球战略车型,甚至将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基地培育力量……而当外资汽车企业掌握了成本优势,以往赖此生存的中国自主品牌也将不得不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量身打造本土产品
作为汽车企业,其发展战略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产品的变化。而现在很多汽车巨头在中国本土研发的成果已真真切切摆在我们面前,他们的产品彻底本土化,产品吸取中国元素。
其中大众的两个合资企业各自推出了自主开发的新宝来和朗逸,上海通用推出别克-未来和别克-展望两款概念车,这表明上海通用将是别克品牌未来在全球的主导,而广州本田则推出了新创的“自主品牌”的产品“理念”,而这些产品都是完全根据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设计开发的。
2007年7月19日,广州本田成立了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的汽车研发机构,它将承担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研发的任务。而大众新宝来和朗逸在今年6月份就会出现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上。
除此之外,不止一家跨国公司公开表态,支持合资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甚至不反对推出自主品牌。通用从进入中国开始,就在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上海通用的同时,合资成立了泛亚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另一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已经相继成立,比如PSA、日产、三菱、福特等,而北京现代的汽车研发中心也将在年内建成。
采购体系本地化
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正在大幅推进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由德国大众投资4亿多美元、产能30万台的新变速箱工厂已经动工,预计将于2009年正式投产。而奔驰也计划在北京奔驰生产新款的奔驰发动机。此外,包括丰田、福特在内的很多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投资建立了发动机工厂,其中,广州丰田发动机厂生产的一大部分发动机用于出口。
到2007年底,大众在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已经发展到700余家;通用在中国生产的汽车90%的零部件是在中国采购的,通用全球的采购量也有50%是在中国完成的;本田计划2008年底实现90%的在华零部件采购比例。通过本土化的采购,各品牌的新车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凯美瑞上市初期就有70%的国产化率,卡罗拉也有高达84%的国产化率,而大众在中国的国产化率已经提到了83%,其中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65%。
产品线向下延伸
以往,跨国公司在中国集体地选择中级车以上的市场,以保证丰厚的利润。但现在,在压缩成本的同时,合资企业的产品线也开始向下发展。今年年初,一汽丰田推出了新威驰,其产品首次进入10万元以内;3月底上海通用推出了排量为1.2升的乐骋,售价仅为6.99万元;今年年中,广州丰田也将推出丰田的全球战略车型雅力士,预计售价将低于新威驰。而此前,雨燕、森雅、马自达2等车型已经在市场上和自主品牌车型近身肉搏。
此外,连奥迪和宝马这样的豪华车生产企业都已经有了在中国推出A级车的计划,虽然时间还不明确,但是宝马方面已经表示,目前宝马1系的引进已经有所动作,而奥迪的A3也将有望进入中国市场。(朱艳莹)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