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并购市场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日前,商务部发布《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规定》明确表示,自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将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其在中国注册的投资性公司战略投资国内上市公司。加上年初颁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和行之有年的QFII(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至此,外资并购三箭齐发。
在这个外国资本和中国产业结合的过程中,以股权转移和控制权争夺为特征的外资并购,在全流通的加持下,正在改写国内并购市场的版图。
政策门槛不断降低
此前在今年初,商务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该办法宣布自1月31日起允许外国战略投资者购买A股市场上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的股份。
在QFII制度实施3年后,《管理办法》为外国投资者投资A股开放了除QFII以外的又一途径。与QFII不同的是,它获得股份要通过协议转让,而不是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并且有三年的锁定期。但是,A股市场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还是给国际资本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前,外资不但只能通过QFII进入A股市场,而且有额度限制。
而日前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拓宽了外资投资A股市场的路径。年初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对外国投资者规定了一些硬性要求,其中包括:外国投资者必须是“依法设立、经营的外国法人或其他组织”;投资者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管理的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或其母公司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管理的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而此次的《补充规定》与之相比,有着重大的突破,首先投资主体由“外国法人或其他组织”拓展到外商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投资性公司,其次相应的对投资主体的资产总额要求也下降了许多。
业内人士对本刊分析说,此前外资公司收购A股上市公司时,为避开国资委、商务部的审查,往往通过外资控制的国内壳公司操作,这给外资的进入和退出都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风险。此番可以在中国境内开设投资性公司,无论从资金运作的便捷和安全性上来说,都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这也有利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引导。
并购风起
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总裁陈明键对本刊表示,中国已经进入“战略整合爆发期”,中国大多数产业领域出现整合要求。据统计,从2002年起,国内的并购金额每年都创下新高,2005年中国境内交易及外商并购的金额为460亿美元,海外并购金额为70亿美元。而未来5年内,包括不完全控股的交易,中国股市的并购数量将达到1000宗,涉及金额1250亿美元。
2005年,在国内A股市场上,QFII先是大举买入封闭式基金,引得封闭式基金大幅上涨。接下来,QFII买入G股(股改完成股),几乎是买一只,涨一只。2006年以来,凡是被外资并购盯上的股票,都和大幅上涨画上了等号。米塔尔收购G华菱股权,G华菱最高上涨幅度达到50%,拉法基入主四川双马使其股价上涨超过了100%。当一匹匹市场黑马被QFII挖掘出来,QFII彻底战胜了国内机构投资者。业内评论说, QFII的投资理念领先国内机构50年,随着QFII的投资额度逐渐扩大,QFII将掌握更多市场话语权。
有业内人士对本刊指出,《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实施后,外资投资者一方面通过QFII介入二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定向发行或协议转让介入一级或一级半市场,颇有左右逢源之势。
著名股评人士张卫星对本刊说,全流通是大并购的环境基础,外资并购龙头企业正从自然资源、水泥、钢铁、机械制造、地产等行业向传统重化的基础产业延伸。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但今年迄今为止上证综合指数仍然上涨了32%,外商投资者在投资中国股票方面也获得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如果所有A股上市公司股改完成后,外资有意愿对400家左右的行业龙头公司进行投资,投资比例按照10%,外资投资A股的资金量在1000亿到1200亿之间。
法国ADV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林国栋认为,大量资金涌入的同时,A股公司将进一步价值分化,不具备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今后的股价将逐渐受到内资和外资的双重抛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