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9日电 今日出版的香港明报刊发社评文章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贷款利率,这是内地2004年10月份以来的首次加息。这一大动作,主要在于对内地当前投资增长过快发出警号,让外界明确看到高层实施宏观调控、严防经济过热的决心。
文章认为,与2004年的宏观调控相比,今次宏调并没有依靠总理发表讲话和国务院下发文件等行政手段,而是一开始就采用加息的市场手段,显示内地宏调思维与手段渐趋成熟。
央行在调整贷款利率的同时,没有调整存款利率,抑制投资、刺激消费的信号更加明显。这种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调控方式,显然更符合国际惯例,也更易为市场接受,对中国经济造成硬伤的可能性大为减少。
不过,文章也指出,内地要真正抑制过热经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关键还在于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今年是内地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当“十一五”规划在上月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讨论时,规划所主张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让人印象深刻。外界相信,归还经济高速增长下的社会发展欠帐,将是中国政府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增长指标,也只是8%左右。
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经济今年首季增速高达10.2%,一季度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3月底,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1.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达到全年信贷增长目标的一半以上。这些数据清晰表明,在快速增长的投资拉动下,经济明显偏离中央制定的全年增长目标轨道,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起落的思路大相径庭。
文章说,对GDP增长率的片面追求,曾经是世界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或者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的“共发症”,谓之“GDP崇拜”。这种“GDP崇拜”到了中国,产生了GDP出官,官出GDP的中国特色。虽然“GDP崇拜”这两年开始受到非议,但是,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对于经济过热的危害性,高层早就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内地经济运行绷得太紧,结构失衡,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近年亦暴露得十分明显,央行此次加息,动用市场手段调控过热经济,值得称许。
然而,如果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打破内地官员对“GDP崇拜”的迷思,宏观调控难免会过一阵子就来一次,导致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大波动。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这些不必要的大波动,是高层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