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 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陈水扁一手炮制的“终统”风波冲击了两岸关系,也冲击着中美关系。现在虽然风波看似有惊无险地飘过,但真正的影响还要等到4月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到美国访问之后才能有定论。4月的胡布会,将给“终统”后的两岸关系打上新的路标。
不只有台湾问题
在陈水扁宣布“终统”之后,曾有论者认为,美国在“终统”问题上倾向于台湾。但事实证明,这种观点小看了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
首先,中美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台湾问题的相对重要性在降低。中美建交前,围绕“断交”、“撤军”、“废约”三个问题谈了很多个回合,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台湾问题,即使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也是重中之重。
但20多年后,中美关系出乎最初设计者的预料,发展成了真正的全方位关系。中美关系的内涵囊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国际合作等各个领域。台湾问题固然存在,固然没有解决,但已仅仅局限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人们谈论中美关系,不会只谈台湾问题了,谈的更多的是经济合作、贸易关系和地区事务,台湾问题的分量降低了。
其次,中美关系的态势从战略需求到相互依存,在台湾问题上中美从以斗为主转向了以合作为主。1978年,中美两国因为暂时的相互战略需求而建立了外交关系。冷战结束后,这种战略需求瞬间消失,中美关系失去了重心。又经过了10多年,中美关系在摸索中找到了新的重心,那就是全球化时代的相互依存。这种相互依存极大地改变了中美关系的态势,以斗为主变成了合作为主。
中美之间虽然还有斗争,但强度降低了,冲击力也小多了。在台湾问题上更是如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甚至出现了难得的默契局面。
中美共筑防火墙
毫无疑问,与前两年布什亲自出面警告陈水扁公投相比,这次美国对陈水扁的警告可谓不疼不痒,甚至有暗中默许之嫌。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够得上级别的高官就此问题敲打过陈水扁,美国方面甚至还肯定了“终统”并没有改变两岸关系的现状。
美国的这些行为是不是说明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默契没有了呢?是不是说明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合作就此不再了?都不是。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北京与华盛顿都逐渐认识到“台独”势力的危害性与危险性。新世纪开始后,北京的政策重点逐渐转向“反独”,华盛顿的政策重点逐渐转向“控独”。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逐渐找到了利益契合点。事实上,北京和华盛顿近几年都在致力于修砌一道针对“台独”的防火墙,这种局面没有因为“终统”风波而发生改变。
固然,北京不可能指望依靠美国解决台湾问题,但也须知,美国采取的所有行为都是以其自身的国家利益为依归的。美国固然早就深切体味到“台独”的危险性,但采取的防火措施却可能是多样的。既可以由总统出面敲打,也可以由国务院发言人出面表态。
这次美国对台北反弹不大不出两个原因:要么美国真的觉得“终统”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么美国想借此向中国摆点架子,换点更实惠的利益。但美国修砌“台独”防火墙的政策肯定没有改变。“终统”风波前后美国的表态,显然是得到了台北方面的某种保证之后的说辞。
胡布会的看点
2005年,拟议中的胡锦涛访美计划因为美国飓风灾难未能成行。此前,笔者曾在《早报》专栏中撰文讨论对胡布会的预测与期待,认为台湾问题不会成为那次胡布会的重要看点,双方要么不谈台湾问题,即使谈了也不过是一般的表态。时过境迁之下,“终统”风波后的胡布会肯定会重点谈到台湾问题,而且布什在台湾问题上有新的表态也是可以期待的。但除此之外,胡布会还有更重要的话题要谈。
去年胡锦涛访美是安排在9月上旬的。此前一个月,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举行了中美第一次战略对话。所以笔者以为,去年9月的胡布会的核心是解决中美战略定位问题,两国元首的会晤要为中美战略对话定下基调。但胡锦涛访美推迟,中美战略定位悬在半空。所以才有了9月21日佐立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演讲,美国试图利用这个演讲确定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战略基调。
到今天,经过了战略对话,战略定位已经趋向明确,胡布会的看点在哪里呢?笔者以为,除了台湾问题外,还有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北京方面会把塑造全新的国家形象作为此次胡锦涛访美的重点,胡布会上,北京方面会把重点放在把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形象传递给美国领导人、美国政界和美国民众上。
第二,在中美关系战略定位逐步确立的情势下,胡布会可能就中美在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战略合作达成原则性共识,并会就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采取一致行动达成共识。
第三,中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美国一直在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这些问题能否有进展,将成为检验中美战略关系的指标。(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9日文章;作者:韦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