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3日电 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载文指出, 12月11日的一则消息令人眼前一亮:中国将为品牌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仅商务部、财政部,明年就计划拿出7亿元专项资金帮扶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此举对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扩大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无疑是个福音。
这些年来,中国的自主品牌既经历着高速成长、影响扩大的喜悦,也经历着“内外交困”的煎熬。一方面中国外贸出口连年递增,在海外,“中国制造”广受欢迎,以至于出国人士常常带回“中国制造”的礼品。但是,中国商品的成长也引起了一些反作用,在“三来一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章指出,近年来,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满足于外贸的增加值,对GDP的增长津津乐道,而漠视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但是,片面依靠“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不但导致企业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的利润极少,而且生产经营完全受制于人。“贴牌生产”让拥有产品“牌子”的企业,不从事任何生产就能获取92%的利润,而加工者获利则不过8%。
有数据表明,国际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其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有率却达到40%。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品牌竞争的时代。企业没有自主创新的产品和品牌就意味着只能受制于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大力进行自主品牌建设,从近处讲,是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的现实选择;从长远看,则是把经济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产业分工不断细化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让所有的企业都走创新之路不太现实,但必须鼓励那些有条件的企业站出来先走一步。在倡导创新上,有关部门一直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不法行为,以维护创新企业的“成本”,现在,又推出政府拿钱,支持企业的创新之举。这从精神层面到资金层面,都有助于化解创新成本,不能不令人欣喜。
文章称,创新的一个重要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冲动,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就无从最终体现。商务部、财政部的资金帮扶之举,不仅可帮助那些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解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给全社会树立了标杆和导向,有助于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到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上来。其象征意义和导向作用比7个亿更值得重视。(邓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