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延庆境内发现2000多年前燕长城遗迹,由于燕长城所存甚少,此次发现对于燕长城研究有重大意义。。
根据记载,战国时期燕国修建的长城有南部长城和北部长城两部分。历史上对燕长城的记载非常少,燕国北部长城(下称燕北长城)《史记》主要记载的是起点和终点!妒芳·匈奴列传》:"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史料中提到的"上谷"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延庆地区,造阳则是上谷郡首所在地,现今位于河北与北京交界的怀来县,位于官厅水库的南岸,而"渔阳"基本是密云的旧称,襄平是这段长城的终点。
战国时期,燕国北方面临游牧民族东胡山戎的威胁,南面面临北齐等诸侯国的威胁。妫水河曾水量汹涌,是防御的天然屏障,而燕国北长城应建在离妫水河南岸2公里左右的山岭地带,城墙不可能跨妫水河而建,只能沿妫水南岸取道八达岭岔道地区,然后经永宁再到密云古北口出北京地界。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防御东胡山戎侵袭的战略目的。
据记载,延庆地区曾用土夯筑长城的只有秦、明两朝。由于燕长城修筑的时候一般就地选用木板作为夹板,这些夹板宽度并不相同,于是现在看到的是厚薄不一样的土层,土墙墙体中夹杂着很多碎石块。而秦代和明代长城的土城墙,其规格和制式有统一的要求。
另外,这段燕长城有比较特殊的"夯窝"。在明代,修建土质城墙时用的都是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方形木桩,因而留下的是方形的夯窝,而这段土墙是圆形且直径不等的夯窝。那些小的夯窝看上去直径仅有六七厘米,如果将残存的这段土城墙剥掉一层,里面应该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圆形夯窝。
这段总长约500米左右的遗迹,在山顶较高的位置还有几个坍塌、风化的土台,这段遗迹大致形成一个向西北方向突出的弧,两边端点与明代修筑的砖石长城相交。不同于规模较大的明代长城,这段燕长城墙最高处不超2米,宽度在80厘米到1米左右。
近年来,燕长城的考察已有一些新的进展,这些2000多年前的遗址,哪怕仅仅是一段无法辨别的土垣,也标示着时代发展的痕迹。学者们一直对燕长城走向和遗址存有争议,北京地区燕长城遗址此前未有发现,如果对这段土城墙进行细致深入研究应该会有更重要的证据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