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月十九日电 题:在上海寻找巴金逝去的足音
中新社记者 孙璐
仲秋十月,落叶纷飞,这几天里上海的街头已是寒意袭人。两天前,一代文坛巨匠巴金在上海与世长辞。
八十多年前,浩瀚的长江上,一艘小船将热情而懵懂的少年巴金送到了上海;八十多年后,这座城市因为他的离去而深深哀悼。巴金对上海的感情是浓烈的,在这里他曾经收获过事业,爱情与家庭。如今,他又安祥地从上海离开了。今天,就让记者沿着这位世纪老人走过的足印,寻访那逝去的足音。
上海“流浪者”的足迹
武康路、溧阳路、宝光里、步高里、鸿兴坊、志丰里、敦和里、霞飞坊……一九二三年春天,巴金偕三哥尧林乘船赴上海。而在记者的资料里,上述地址都是巴金在上海曾经居住过的寓所。可以说,巴金是以一个流浪者的身份,融入上海的;上海也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位来自四川的青年人。
记者来到上海市卢湾区陕西南路(原名亚尔培路)。“一·二八”事变后,巴金从闸北“逃难”至此,暂居这条街上的步高里五十二号,并在这里写下了抗日小说《海的梦》。记者看到,这是一处典型的石库门建筑,数十年岁月风雨的洗涤使得这里的墙壁已斑驳破旧,一块铜牌表明了这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再上前一问,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巴金曾经在此居住过。
一位张阿伯告诉记者,巴老活了一百零一岁才去,民间说法是喜丧,居民们都在祝愿巴金走得平安。
新雅饭店“情感地图”
巴金的一生中也许只有过那么一次“动情”的经历,对象就是曾经陪伴他走过大半人生旅途的妻子——萧珊。在巴老曾在书中回忆说,自已与萧珊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的新雅饭店,那是一九三六年的一个午后……
曾经的新雅饭店现在已经更名为“南新雅粤菜馆”了。当记者来到这家三四十年代文人名流们最常光顾的饭店时,发现它已经今非昔比,装修得金碧辉煌。可以想像,在二楼那间正对着楼梯口的厢房里,当时三十三岁的巴金坐在小圆桌旁静静地喝着茶,等着他素未谋面的笔友出现。突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从木楼梯那头传来,照片上那个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女生就在眼前出现了……后来,那个女生改笔名为“萧珊”,成为巴金一生最忠诚的伴侣。萧珊的早逝曾经带给巴金无穷的痛苦。如今,巴金终于能够追随爱妻的脚步而去了。
武康住所静悄悄
一路法国梧桐,一墙秋阳挥洒。记者最后来到位于上海市武康路一百一十三号的巴金住所,这是巴金在上海最后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居住最久的地方。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一直聚集着许多自发前来表示哀悼的沪上市民,门口更堆满了媒体记者与读者们献上的花篮。房外庭园,草木正盛,一如巴金世纪之路的耕耘。人群虽众,却十分宁静,人们默默地祝愿这位世纪老人一路走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