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卫生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严厉打击号贩子、医托专项执法行动。通知中的一句话令人眼前一亮:对号贩子、医托活动频繁的医疗机构,公安机关可根据需要设置警务工作室。
号贩子出没在各大医院,至少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他们像是大医院身上的一块“牛皮癣”,有碍观瞻又难以根治。医疗机构多次与警方联手进行严厉打击,但久治不绝。随着时间的发展,号贩子已发展为分工细致、协同作战、队伍日渐庞大的黑恶势力团伙,倒卖专家门诊号成为他们的赚钱法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四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公安机关进驻医院是打击号贩子、医托不法行为的一项重要举措。
难题 进驻面临“执行难”
对于公安机关进驻医院,广州市中山一院门诊部副主任李秀添认为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在目前警力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在每个医院都设置警务工作室。此外,执法部门如何执法也是一个问题。号贩子和普通病人一起排队买票,在没有明确掌握他们倒卖挂号的证据之前,执法人员很难也没有权力将一些可疑分子逮住。
担忧 号贩子怕不怕警察
中剑律师事务所律师谢芳认为,“公安进驻医院能否杜绝号贩子”这一问题的背后其实隐含了一层意思,即号贩子到底怕不怕警察?或者说,是怕警察多些还是怕医院多些?
最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无疑是“票贩子”。铁路有专门的铁路公安,“严厉打击”的力度肯定比“警务工作室”要大多了,可是票贩子却依然猖獗如昔。因此,公安机关在参与打击号贩子、医托的专项活动中如何发挥各方的作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因此,要严厉打击号贩子,光靠警察入驻不行,还必须依靠医院自身社会责任心的觉醒。事实证明,只要医院真正愿意花大力气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号贩子们的用武之地实际上可以被限制到零。可惜的是,一些医院往往认为,“号”反正已经挂出去了,在谁手上与我无关。于是,号贩子往往也就能在这样的医院里安营扎寨。
根源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北京信杰律师事务所张爽律师认为,从根本上说,号贩子现象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许多基层医院和卫生所条件简陋,甚至满足不了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号贩子之所以有利可图,根源在于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公安人员常驻医院虽然对号贩子有震慑作用,但也会使他们的行为更隐蔽,更不易察觉。
对策 改革医院挂号制度
张爽认为,合理分配这些优质资源是杜绝号贩子的关键。目前我国医院通行的资源分配方式是挂号,患者通过挂号的方式与医生“对号入座”,挂号费也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但也恰恰是这个挂号制度成为了号贩子牟取暴利的“法宝“,不法分子只要占有了专家号,就能从患者手里拿到几十倍于挂号费的“辛苦费”,而患者由于无法通过排队的方式拿到专家号,则不得不花大价钱从号贩子的手里买号。如果看病不用挂号,或者说,看专家门诊无需挂号,如果患者能以更为简便的方式与医生见面,号贩子也就失去了牟利的可能。
因此,改革医院的挂号制度,是杜绝号贩子现象的重要一步。实际上,电话预约、网络实名预约的方式已经非常发达,医院完全可以采用这些方式妥善安排患者与医生见面的日程,挂号费也可以以诊疗费的方式收取。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王乃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