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7日电 最新公布的上半年金融运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9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37%。前6个月外汇储备增加了1222亿美元,同比多增加212亿美元。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与央行正大力推行的货币政策互为桎梏。巨额外汇储备扭曲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和银行运行机制,给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巨大风险。
今天出版的国际金融报刊载文章称,要减缓外汇储备激增,引导宏观经济健康运行,不仅需要货币政策,还要启用灵活的财政政策。解决内外失衡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转型,由外需主导转向内需主导,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文章指出,面对创记录的外汇储备,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陡增。从短期看,人民币快速升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部不平衡,但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原因显而易见,中国外汇储备大致等于累积的经常项目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其中,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这和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关,很难靠升值来改变。
况且,人民币大幅升值也并非决策层所乐见。就在几天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一个国际性会议时重申:中国不追求外汇储备的过高增长,但由于国内改革的先后顺序以及相对脆弱的银行体系,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大的变化,而会采取措施以降低外汇储备的过高增长。
文章表示,过高的外汇储备要求,中国应加快改变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从目前的宏观调控来看,信贷紧缩等货币政策或许能在短期内控制过快的投资增长,但无法解决经济内外失衡的矛盾。尤需警惕的是,当下消费需求无法形成内需替代,而内需下降可能会导致进口需求减速。在外部需求依然强劲的情形下,顺差增加可能会加速,此时内部失衡又会转化为外部失衡。也就是说,简单的货币政策调控可能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强。
有鉴于此,减缓外汇储备激增,引导宏观经济健康运行,不仅需要货币政策,还要启用灵活的财政政策。解决内外失衡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转型,由外需主导转向内需主导,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扩大内需可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得以实现,如提升劳动力最低工资水平,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并通过税收调节与价格调整进一步提升资源与环境成本等。惟有如此,才能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进而遏止中国经济泡沫化的趋势。
再者,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单纯的货币政策难以在全局奏效,因为货币政策是个总量政策,很难照顾到结构性失衡问题。相比之下,灵活的财政政策可以直接作用于微观投资主体,又可以回避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
此外,调整对外贸易及税收政策成为经济模式转变的当务之急。有专家认为,要减少出口,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同时取消对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推动两税合一。(魏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