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的日子不好过,印度似乎铆足了劲儿要和这两大全球饮料巨头较个真。
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的报告说,这家中心的研究人员从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在印度12个邦生产的11种软饮料中抽取了57份样本,并在所有样本里都发现了杀虫剂成分,包括林丹、毒死蜱和七氯等,而且其含量都大大超标。
之后,印度最高法院就下达命令,配方保密达120年之久的可口可乐公司与其对手百事可乐公司,都必须提供其产品的化学成分和配方。
看到这里,笔者有些感慨,细说来是“两个感叹、一个问号”。
“两个感叹”缘自我们的亚洲邻居印度,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一是不迷信跨国公司巨擘,即便你是百年老店,该严格检验就严格检验,不走过;二是“配套措施”立马跟上,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雷厉风行。
也由此,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就产生了一个问号:在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是不是该有人站出来为消费者说句话,以消疑窦?
但是,几天来,我们看到的,只是“沉默的大多数”。经历了“欧典地板”风波、悄然叫!3·15”标志认证的中消协没有声音,各地的消保委也一贯地无言。这些应该为消费者说话、捍卫消费者利益的部门选择了我们最失望的方式——失声。我们更多听到的是两大可乐公司的声音,而他们的声明如出一辙。
当信赖再一次遭遇冷漠,消费者的希望只能再一次变成奢求。
当然,还是有人出来说话了。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说,“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核查,我国未进口来自印度的‘可乐’产品,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在国内生产的软饮料产品抽样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批次产品均未发现林丹、毒死蜱和七氯等3种杀虫剂成分”云云。
大家听了是否觉得似曾相识?“苏丹红”事件伊始,有些部门不也是这样说吗?
我们不想凭空指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安全性,我们不想无端怀疑消保委的不作为,我们只是希望看到对广大消费者温情脉脉的关怀,至少应该“看上去很美”。
(稿件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陈羽)